字好书
和仲伯达

《和仲伯达》

时间: 2025-05-04 03:29:44

诗句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

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

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44

原文展示: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
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
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白话文翻译:

我归隐山林,岁月苦短,能有多少年呢?即使留有丹砂,又能奈何衰老?绣谷的花朵自然会染上色彩,镜潭的水面常常与月亮相磨合。你正站在海边观看初升的太阳,而我则已在江上扬帆击波。世人不知我在何处,这正是我所珍贵的,不需要雷雨来激起龙舟。

注释:

  • 丹砂:一种红色矿石,古代常用于炼丹,象征珍贵的东西。
  • 绣谷:指绣花的谷地,寓意花朵的芬芳与美丽。
  • 镜潭:清澈的水潭,像镜子一样,能够映照月光。
  • 横江:横渡江河,表现出一种自在洒脱的态度。
  • 雷雨起龙梭:形容激烈的天气与变化,龙梭常指水上的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跨越诗、文、词、书、画等多个领域,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曾因政治原因被贬,形成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展现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他的洒脱与超然。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仲伯达》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归山岁月苦无多”引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似乎在提醒自己珍惜光阴。接着提到“尚有丹砂奈老何”,不仅是对衰老的无奈,更隐含了对珍贵事物的珍惜。通过“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的比喻,诗人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展现了他的艺术眼光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中,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对比彰显了各自的处境与选择。苏轼已然习惯了这种隐逸生活,宁愿在江边击浪,也不愿追求浮华的初日。最后两句“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更是表达了他对外界评价的淡然,强调内心的自在与自我认同。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理解,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热爱,极具个性化和时代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山岁月苦无多: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2. 尚有丹砂奈老何:即使有珍贵的东西,也无法阻挡衰老的到来。
  3. 绣谷只应花自染:自然界的花朵自会盛开,暗示不必过于追求外在的装饰。
  4. 镜潭长与月相磨:水面与月亮的交融,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5. 君方傍海看初日:描绘友人驻足海边的壮丽景象。
  6. 我已横江击素波:表现了诗人选择了隐逸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7. 人不我知斯我贵:强调自我价值并不依赖他人的认可。
  8. 不须雷雨起龙梭:表达了对外部纷扰的淡然,突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潭长与月相磨”,形象地表达了水与月的亲密关系。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归山岁月”和“君方傍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花自染”,使诗意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岁月的感慨、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丹砂:象征珍贵与追求的东西。
  2. 绣谷:寓意美丽与自然的丰盈。
  3. 镜潭:象征清澈的心境与自我反省。
  4. 初日:表现希望与新生。
  5. 素波:象征平静与自在的生活。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丹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矿石
    B. 一种花
    C. 一种书法
    答案:A

  2. 诗中“君方傍海看初日”表达了什么? A. 对海的向往
    B. 友人的壮丽景象
    C. 对日出的失望
    答案:B

  3. “人不我知斯我贵”意味着: A. 他人对自己无知
    B. 自我价值不依赖他人
    C. 追求世俗名利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王维《山居秋暝》
  3.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和仲伯达》与陶渊明《归园田居》: 两者均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多地融合了对世俗的反思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苏轼集》
  2. 《宋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此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查询

夜宿潭江镇 对竹衍坡诗意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 其十四 寄建州姚员外 再次张丞韵 莪默绝句集译笺乙集 其三一八 题资福院平绿轩二首 山人 坐进庵戏作 其一 清侍者自长沙归云居来辞且乞偈余敛目想见清自遥田庄拄策而上将及到天亭回视诸峰如关种所作庐山夕阳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扬长避短 短封 起存 豸字旁的字 挟贵倚势 牛字旁的字 慰抚 耳刀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包含鲐的词语有哪些 诉苦 日朘月削 居高临下 青节 信步漫游 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