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蝉

《蝉》

时间: 2025-05-07 18:00:53

诗句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0:53

原文展示


作者:雍陶 〔唐代〕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树上的蝉鸣声传入傍晚的云层,作者感到忧愁,而这种愁苦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也同样愁苦着你。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各自安闲,身无忧虑呢?每当听到蝉鸣,似乎又像是没有听见一样。

注释

  • 高树:指高大的树木,象征着环境的宁静。
  • 蝉声:蝉鸣的声音,常用来表达夏日的气氛和孤独感。
  • 晚云:傍晚的云彩,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愁君:指代他人,表达对他人情感的共鸣。
  • 身无事:没有烦恼和事务,渴望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 似不闻:听到了却像没有听见,表达一种麻木和无奈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压力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界的蝉声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蝉》这首诗以蝉声为引子,勾勒出一个充满愁绪的画面。高大的树木和傍晚的云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稍显孤独的氛围。蝉声的传入不仅唤起了诗人的愁苦,也引发了对他人感受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同情与共鸣。诗中描绘的蝉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对身无事的渴望则反映了内心的疲惫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树蝉声入晚云:描绘高树上的蝉鸣声穿透晚霞,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不唯愁我亦愁君: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不仅是自己的,也是对他人情感的共鸣。
  3. 何时各得身无事:诗人渴望无忧无虑的生活,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4. 每到闻时似不闻:表达了在烦恼之中,即使听到蝉声也感到麻木,象征着生活的疲惫。

修辞手法:

  • 拟人:蝉声被赋予了情感,成为作者愁苦的引子。
  • 对仗:诗的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蝉声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无忧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夏日的孤独,常与忧伤相联系。
  • 高树:象征稳定和宁静,也暗示人们在高处的孤独。
  • 晚云:营造出一种朦胧和忧伤的氛围,表达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蝉声传入何处?
    A. 清晨
    B. 晚云
    C. 河边
    D. 山顶

  2. 诗人对他人情感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愤怒
    C. 愁苦
    D. 喜悦

  3. “似不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麻木和无奈
    C. 兴奋
    D. 放松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时代与生活的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虽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诗词对比

  • 雍陶的《蝉》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关注内心情感,后者则抒发豪情壮志,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注》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出塞 一 昔昔盐 人日思归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送韩揆之江西(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赠李之和 寄朱放 送韩揆之江西 春闺怨 偶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磨结尾的成语 陪价 天打雷轰 东胶 鱼悬甘饵 祸福无常 快开头的成语 盛传 儿字旁的字 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派发 包含瑶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吸血鬼 头生 神短气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