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0:17
疏桐馀一干,风雨日萧条。
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
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孤零零的桐树,树上仅剩一根干枝,经历风雨的洗礼,显得格外凄凉。到了年底,树木的材质已然老化,寒冷的天气使得桂树的叶子也逐渐凋落。我为这棵树的根部已半死而感到悲伤,生怕最后的树尾也会变得焦枯。不过,幸好在龙门之下,仍有知音愿意陪伴我,尽管这份陪伴是如此的寂寥。
“龙门”出自古代传说,鲤鱼跃龙门能化为龙,象征着成功与飞跃。在此处,诗人表达了对友情与知音的珍视,尽管环境艰难,但仍有知音相伴,令人倍感安慰。
雍陶,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风格清新、深沉。其诗多表现个体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孤桐》创作于诗人感受到孤独与无奈的时刻,或许反映了个人生活的困境及对友谊的渴望。唐代诗人多面临名利与人际关系的压力,雍陶通过桐树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孤独感的思考。
《孤桐》以深刻的意象与情感打动人心。诗中以一棵孤零的桐树为主线,描绘了自然界的萧条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疏桐馀一干”展现出孤独的状态,进一步通过“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歌的情感由悲伤转向对知音的珍惜,最后一句“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让人感受到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值得珍惜的友情。这种情感的转变,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与清晰的意象,让读者不仅感受到孤独的悲伤,同时也体味到知音相伴带来的温暖。诗人用桐树的凋零比喻生命的短暂与孤独,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令人深思。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露,也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孤桐的形象展现了孤独与无奈,同时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珍惜。诗人以桐树的衰败为背景,反思生命的脆弱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中“疏桐馀一干”所表现的状态是:
A. 富饶
B. 孤独
C. 繁荣
D. 热闹
“幸在龙门下”中的“龙门”象征着:
A. 绝望
B. 孤独
C. 希望
D. 失败
本诗表达了对哪种情感的珍惜?
A. 爱情
B. 友情
C. 亲情
D. 同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