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8:13
鼎食华轩到眼前,
拂衣高谢岂徒然。
九霄路上辞朝客,
四皓丛中作少年。
他日卧龙终得雨,
今朝放鹤且冲天。
洛阳旧有衡茆在,
亦拟抽身伴地仙。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丰盛的宴席上,华丽的车马已在眼前,临别时我轻轻拂衣、告别,岂是虚情假意呢?在九霄云外的路上,我向朝廷的客人辞别;在四皓的竹林中,我犹如年轻的少年。将来卧龙之人终会迎来雨露,今天我则像放飞的仙鹤,直冲云天。洛阳旧时有衡茆的地方,我也想要抽身而去,伴随地仙。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江,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骈文,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刘禹锡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因而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是在刘禹锡因病告别好友白侍郎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告别的感慨,以及未来追求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决心。诗中融入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刘禹锡的《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鼎食华轩”引入,描绘出丰盛的宴席场景,暗示着他即将与喧嚣的官场生活告别。接着,他轻拂衣袖,表明这次告别并非出于无情,而是充满了深思熟虑的情感。此处的“拂衣”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象征着他对俗世繁华的厌倦和对自我心灵的追寻。
在“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两句中,诗人将告别与志向结合,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里提到的“四皓”隐士,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志向,暗示着诗人渴望追随其后,过上隐逸的生活。
接下来的“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生动地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信心。他相信,值得的人总会有属于自己的时机,而今天的自由与放飞,正是追寻理想的开始。
最后两句“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则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结合了历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令人感受到一种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描绘了告别的场景,又表达了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刘禹锡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告别与追求理想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超然的精神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理想追求。
诗中“鼎食华轩”主要指什么?
“放鹤”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希望能与谁共处?
刘禹锡与王维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