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42
龙沙回望更沾衣,树别兼旬鸟见稀。
惟有顽山时外向,曾无活水不东归。
毡屯犬静笳飞怨,草铺镫昏雪打围。
宵寐难成成莫醒,梦行定不背朝晖。
回头望着龙沙,衣襟更添湿润;
树木稀疏,时常听不到鸟鸣。
只有那些顽固的山,静静地向外延展;
曾经流动的活水,如今再也无法向东归去。
毡房里犬吠声静,笳声带着怨恨飘荡;
草铺的地面昏暗,雪花打在围墙上。
夜里难以入眠,宁愿不要被惊醒;
梦中行走,定然不会背离晨曦的光辉。
卢见曾(公元1620年-公元1688年),字友恭,号澹庵,晚号阮亭,清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风格受唐宋诗的影响,追求自然与真实,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过瀚海》是卢见曾在游历过程中所作,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世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过瀚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诗的开头以“龙沙回望更沾衣”引入,既有视觉上的回望,也有情感上的沉淀,湿润的衣襟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惆怅。接下来的“树别兼旬鸟见稀”描绘出了一种孤寂的景象,树木稀疏,鸟鸣稀少,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生命孤独的感悟。
“惟有顽山时外向”一句中,顽山的坚守与不变象征着自然的永恒,而“曾无活水不东归”则暗示了生命的流逝与无常。此处的活水与东归,带有一种对生命本质和流动性的哲思。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加细腻,描绘了毡房的静谧与夜晚的孤寂,“毡屯犬静笳飞怨”展现了内心的无奈与哀怨。最后两句“宵寐难成成莫醒,梦行定不背朝晖”则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梦境与现实交融,暗示着希望与未来。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渗透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生命的哲学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诗中“龙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龙的形象
B. 一种沙地或沙滩
C.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顽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不变与坚韧
C. 孤独与无奈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旅途的孤寂与思考,但更强调友情与离别的情感;而卢见曾的《过瀚海》则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