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34
杉松庑门森老苍,
佛屋深夜幡花香。
借床睡倒恍何处,
梦随潜鱼听惊榔。
咿哑禽语晓光净,
窸窣草鸣朝雨凉。
哦诗出门怀二妙,
春涨绕山湖水黄。
在古老苍劲的松杉树下,我走进宁庵的门,
夜深时,佛堂里香烟袅袅,花香四溢。
我借着床铺,恍惚间似乎身处异地,
梦中潜游的鱼儿,听到榔槌声惊动。
清晨的鸟儿在耳边低吟,透过晨光显得格外清晰,
草丛中细微的声响伴随着清晨的雨水,带来凉意。
我携着诗意出门,怀念那“二妙”的境界,
春水上涨,环绕着山湖,水面泛着黄光。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庄,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画家。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乡土风情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质朴而富有情感。
《夜至宁庵》创作于范成大游历宁庵时,表达了他对宁静寺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在诗中,范成大通过梦境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体现了他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和向往。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宁庵的体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开头用“杉松庑门森老苍”描绘了庙宇的古朴和沉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佛屋深夜幡花香”则通过香气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宗教氛围。
“借床睡倒恍何处,梦随潜鱼听惊榔”一联,通过借床而生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迷茫与逃避,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灵动与不安。这里的“潜鱼”与“惊榔”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潜在的平静,后者则暗示着突如其来的打扰。
诗的后半部分“咿哑禽语晓光净,窸窣草鸣朝雨凉”则描绘了清晨的生机。清晨的鸟鸣和草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和清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最后两句“哦诗出门怀二妙,春涨绕山湖水黄”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追求超然境界的理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感悟,以及对佛教哲理的向往。通过描绘夜晚的宁庵和清晨的美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杉松”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坚韧与长寿
C. 繁华
“借床睡倒恍何处”中“恍何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安宁
B. 迷茫
C. 快乐
诗中提到的“二妙”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佛教智慧
C.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