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6:53
《桃源忆故人 人日感旧》
画帘垂处春光乱,百感最难消遣。
记得风斜彩燕,小立珍珠院。
岁华又到黏鸡宴,砌下春兰尚浅。
人日春人不见,日近人儿远。
在画帘垂下的地方,春光恍惚迷乱,
各种情感难以自持。
我记得那时微风中斜飞的彩燕,
她在珍珠般的院子里轻轻站立。
又到了春天的鸡宴,
但花坛里的兰花仍然刚刚开出。
而今天,人们都不见踪影,
日子渐渐流逝,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陈维崧(公元1645年-公元1711年),字子升,号阳山,晚号无为,清代诗人,擅长诗、词、曲。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清丽著称,常常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桃源忆故人 人日感旧》写于清代,正值传统的“人日”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精妙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勾勒出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开头的“画帘垂处春光乱”,既描绘了春天的迷人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仿佛在春光中也夹杂着一丝忧伤。“百感最难消遣”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无法排遣的思绪与怀旧之情。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往昔与故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记得风斜彩燕,小立珍珠院”,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曾经的甜美与温馨。此时,诗人用“岁华又到黏鸡宴”来引入当下的节日气氛,然而“砌下春兰尚浅”,却又透露出一种时光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春兰的花瓣刚刚绽放,仿佛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但同时也暗示着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失去。
最后两句“人日春人不见,日近人儿远”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节日的欢愉中感受到孤独与失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遥远。这种深情的反思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读后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与诗人的孤独感,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际关系日渐疏远的感慨,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中“画帘垂处春光乱”意指:
A. 春天的光影纷乱
B. 画帘很重
C. 暗示人际关系疏远
“记得风斜彩燕”中的“彩燕”象征:
A. 春天的到来
B. 美好的回忆
C. 友人的离去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