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5:47
名与功高大,身为世重轻。
初传都督令,已慑敌人情。
门谢三千客,胸包十万兵。
圣王分陜意,叹息失长城。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的名声和功绩都非常显赫,但在世人眼中却显得轻微。刚开始传达都督的命令时,就已经震慑了敌人的情绪。他的门口谢绝了三千宾客,心中却装着十万大军。圣王对分陜的心意感到惋惜,叹息失去了长城的防线。
綦崇礼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这首挽歌是为了悼念故丞相吕成公而作,吕成公在任时声誉卓著,功勋卓越。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他的贡献在世人眼中却显得微不足道,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他逝去的惋惜与怀念。
这首挽歌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与世俗评价之间的巨大反差。诗的开头通过“名与功高大,身为世重轻”这一对比,揭示了吕成公作为一位杰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尽管他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但在世俗的眼光中却显得微不足道,体现了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句子“初传都督令,已慑敌人情”则描绘了他在生前的威望与影响力。作为都督,他的命令传达出后,已足以令人心生畏惧,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接着,诗人提到“门谢三千客,胸包十万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吕成公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心中承担的重任和责任。
最后两句“圣王分陜意,叹息失长城”则反映了国家的命运和领导者的忧虑。圣王对分陜的态度与失去长城的感叹,不仅是对吕成公的惋惜,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整首诗通过对吕成公的追忆,折射出对历史、对士人的思考,情感真挚而动人。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吕成公的追忆与惋惜,表达了在个人功绩与世俗评价之间的深刻矛盾,同时反映了对国家和历史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个人名声
B. 国家安全
C. 对吕成公的追忆
D. 军事威慑
“门谢三千客”的意思是?
A. 欢迎众多客人
B. 拒绝了很多客人
C. 忙于接待客人
D. 寻找朋友
“圣王分陜意”中的“圣王”指的是?
A. 吕成公
B. 苏轼
C. 君主
D. 军队领导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