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1:13
莲叶西池万古开,净居幽独启崔嵬。
狂吟记许僧传钵,仙友频夸帝赐杯。
他日但成依石父,平生何敢望金台。
山光鸟性常相悦,不趁花时一往来。
这首诗描绘了西池的莲叶常年开放,清净的居所幽静而高雅。诗人狂放地吟唱,承蒙僧人传授佛法,仙友们常常夸赞帝王赐予的酒杯。将来我若能依附于石父(即隐士),那我平生又怎敢奢望金台(即高官厚禄)呢?山里的光影与鸟儿的性情常常令人愉悦,但在花开时节却不愿多次往来。
谢无量,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此诗作于一浮永福寺,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合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借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莲叶为引子,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莲叶的“万古开”不仅象征着永恒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理想生活的持久追求。通过“狂吟”这一动作,诗人展现了内心的激荡与自由,似乎在与世俗的喧嚣作斗争。
接着,诗人提到与僧人和仙友之间的关系,通过他们的夸赞,表现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的淡泊。相较于世俗的高官厚禄,诗人更向往那种依附于自然和隐士的生活。最后两句则愈发深刻,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理与诗意的完美结合。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西池的莲叶象征什么?
A. 美丽与永恒
B. 世俗的财富
C. 伤感与孤独
诗人对金台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
B. 淡泊
C. 否定
诗中“狂吟”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悲伤
B. 自由与激荡
C. 沮丧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描绘出山水的美丽与诗人的宁静心境;而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