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0:21
人生恨无年,我老已烂熟。
退耕镜湖上,风雨有茅屋。
事君阙补报,得此不啻足。
余年尚几何,嫋嫋风中烛。
大儿戍塞垣,驰马佩矢箙,
去家千余里,辛苦就微禄。
书来续三纸,语悲不忍读。
遹弟在我傍,亦复泪溢目。
门户嗟日衰,持守赖家督。
雪云暗淮天,念汝方露宿。
人生恨不得有更多的时间,我已经老得快要熟透了。退隐在镜湖边耕作,风雨中却有一间茅草屋。为君效劳却得不到回报,得到这样的结果也算是足够。余下的年岁还剩多少,摇曳的烛光在风中闪烁。我的大儿子在边塞守卫,骑马带着箭袋,离家千余里,辛苦换来的仅仅是微薄的俸禄。书信传来续写三纸,内容悲伤得让我不忍卒读。我的弟弟在我身边,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门户日渐衰落,维持这个家全靠家中的长辈。雪云遮蔽了淮天,思念你时你正露宿街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鸣山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擅长诗词创作。他为人正直,关心国家和民生,作品多以爱国和个人情感为主题。
《寄子虡》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此时,陆游已经年迈,身处战乱之中,对儿子戍边的担忧尤为突出。
《寄子虡》是陆游对家庭和国家情感的集中表达。诗中开篇的“人生恨无年,我老已烂熟”简洁明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与对老年的无奈。在退隐田园的生活中,他仍然惦记着为国效劳的理想,但现实的无奈又让他感到心灰意冷。尤其是“大儿戍塞垣”的描绘,显示了陆游对儿子远离家乡、在边境守卫的担忧与思念,这不仅是对儿子的关切,更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细腻,特别是“书来续三纸,语悲不忍读”一句,透出了诗人对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深沉关怀。兄弟相依的情景,流露出浓厚的亲情与无奈。而“雪云暗淮天,念汝方露宿”则进一步强化了陆游对儿子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忧虑,展现了身为长辈的心酸与无力。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折射出时代的动荡与不安,表现了陆游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热爱,令人感动。
整首诗围绕家庭、国家、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责任,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中提到陆游的哪个儿子在边塞守卫?
A. 小儿
B. 大儿
C. 次子
“书来续三纸”中,陆游指的是:
A. 书信的篇幅
B. 书籍的数量
C. 三张纸
诗中“门户嗟日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庭繁荣的期待
B. 对家庭衰落的感慨
C. 对未来的乐观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家人的思念,但陆游更加强调了个人在艰难环境中的无奈与坚持,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兄弟情谊的缅怀与忧虑。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