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01:41
瓜华豆荚已阑珊。采摘记霜前。全胜二月杨花瘦,斜阳陌吟渴须餐。惯见银钗小妇,迎风挑向筠竿。谁分野色上毫端。玉本笑红圆。前身定是长沙易,写生手一样流传。倦客清斋久矣,何人贻鲊香山。
瓜和豆荚已经凋零,采摘时刻已临近霜降。相比于二月的杨花,这时的花束显得愈发瘦弱,斜阳照耀下的田埂上吟唱着渴望的歌声。常见那些用银钗梳头的小妇人,迎风挑着竹竿,谁能辨分这田野的色彩在笔尖上?玉质的花瓣原本是笑容般的圆润。她的前身必是长沙的易女,生动的描写与传承。倦怠的客人,在清斋中待久了,谁能赠予我那香甜的山珍?
李良年,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貌。其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农忙时节,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美丽的乡村生活。
这首《风入松 题写生芦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清代乡村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态。诗中开篇以“瓜华豆荚已阑珊”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收获季节的临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全胜二月杨花瘦”,暗示着春天的花朵已不再生机勃勃。
诗中描绘的小妇人,既是生活的缩影,也是乡村女性的象征,她们在田间劳动的身影,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坚韧。诗人通过“迎风挑向筠竿”的细节,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倦客清斋久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诗中“瓜华豆荚已阑珊”意指什么? A. 花开得很盛 B. 花朵已凋零 C. 采摘的忙碌
“倦客清斋久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美食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