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7:48
治平时。暂垂帘,佑圣子解危疑。坐安天下逾岁。厌避万机。退处宸闱。殿开庆养,志入希夷。扶皓日,浴咸池。看神孙抚御千载,重雍累熙。四方钦仰洪慈。阴德远,仁功积,欢养罄九域,礼无违。事难期。乘霞去,乍睹升仙,诰下九围。泣血涟如,更鸾车动春晚雾暗翠旗。路指嵩伊。薤歌凤吹。悠扬逐风悲。珠殿悄,网尘垂。空坐湿,罔极吾皇孝思。镂玉写音徽。彤管炜,青编纪,宁更羡周雅,播声诗。
在治平的时代,暂且垂下帘幕,保佑圣子解开危机与疑虑。安坐于天下已逾一年,厌倦了繁杂的事务,退居在宫殿之中。殿门开启庆祝养生,志向高远而宁静。扶起皓月,沐浴在咸池中,看到神孙统治千年,重重的繁荣与安宁。四方都敬仰他的洪大慈悲,阴德深远,仁爱之功积累,欢庆的福气遍及九州,礼仪没有违犯。事情难以预期。乘着彩霞而去,忽然看到升天的仙人,诏书降下九围。泪水如血,鸾车在春天的晚雾中摇动着翠色的旗帜。道路指向嵩山与伊水,薤歌与凤鸣悠扬,随风而悲。珠殿寂静,纱网垂落。空坐着湿润,无法止息对皇帝的孝思。像镂刻的玉石写下音符,红管闪耀,青编记录,岂能更羡慕周公的雅乐,传播诗声?
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不详。宋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辉煌时期,诗词创作非常活跃,风格多样。
该诗歌创作于政局相对稳定的时期,表现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皇权的尊崇与期待。诗中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沉思。
《十二时/忆少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环境与对皇权的崇敬。诗中使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皓日”、“咸池”,这些意象不仅美丽而且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光明、吉祥与安宁。诗人通过描绘治平的盛世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达了对国家安泰、人民幸福的渴望。
在情感上,诗中虽有欢愉的庆祝,但潜藏着对时光流逝和逝去青春的感慨。尤其是“泣血涟如”的描写,显示出一种不可逆转的惆怅,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结构上也体现了对称与和谐,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既有高亢的气势,也有低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歌通过描绘理想的治平时期与对未来的憧憬,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中“治平时”指的是什么时期?
“扶皓日”中的“皓日”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泣血涟如”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上为对《十二时/忆少年》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