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9:41
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
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
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
岩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
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攧。
晨兴视毡上,积雪何皎洁。
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
攀援始得上,垃圾人见接。
荒村三两家,寒苦衣食缺。
买猪祭波神,入市路已绝。
如今得安坐,闲对妻儿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江上漂泊的艰辛景象。船只在江中行驶,每天都遭遇风雨和雪。因天气恶劣,诗人被迫滞留在鳌背洲,整整十天无法启程。江边的冰厚达一尺,刀剑般的冰块触碰着船只,山上的雪深达一丈,像高耸的城垣。与诗人同舟的几位壮士并不畏惧,躲在篷内休息,任凭波浪翻腾。早晨醒来,看到篷上积雪的洁白。想要上岸却没有梯子,想要停留在岸边又频频裂开。经过一番攀援,才得以上岸,看到人们在收垃圾。周围荒凉,只有三两户人家,生活困苦,衣食匮乏。人们买猪祭拜波神,但通往市场的路已经断绝。如今终于得以安坐,悠闲地与妻儿交谈。
姜夔,字尧章,号白雨,宋代著名词人、诗人,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作。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著称,常常表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昔游诗》是姜夔在一次舟行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而写下的,表达了他在艰难环境中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家庭的眷恋。诗中描绘的寒冷和困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经济困窘的背景。
这首《昔游诗 其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诗人遭遇的艰难处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即以“扬舲下大江”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船行大江的壮阔与不易。然而,接下来的“日日风雨雪”则将气氛转为沉重,展示了自然的无情和旅途的艰辛。诗中描绘的“岸冰一尺厚”和“岩雪一丈深”,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形象的比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身临其境。
在与同舟之士的描写中,诗人并未表现出绝望,而是强调他们的壮胆和不屈,这种精神在“颇壮不恐慑”中得以体现。后半部分诗歌转向了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荒村的寒苦和祭波神的传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与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与坚韧。最后,诗人终于得以安坐,悠闲地与妻儿交谈,给整首诗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尽管苦难依旧,但家庭的温暖始终是他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恶劣与人们的艰难生活,展现了人在逆境中坚持与希望的情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家庭的深切眷恋,即使身处困境,家庭的温暖始终是心灵的归宿。
诗中提到的“岸冰”厚度是多少?
A. 一尺
B. 两尺
C. 三尺
诗人和同舟之士的态度是什么?
A. 恐惧
B. 坚定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荒村有多少户人家?
A. 三两家
B. 五六家
C. 十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