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01:21
开窗一镜漾晴辉,
十里烟光接翠微。
有树阴边人小立,无风波处鹭徐飞。
分明碧港为家好,多少红尘作计非。
为我致声南去雁,穿云欲与尔偕归。
打开窗户,阳光在水面轻轻荡漾,
十里之外,烟雾与青山相接。
树阴下,有人静立,波平风静时,白鹭缓缓飞起。
显然碧港才是我心中最美的家,
而世间的繁华与纷扰,何必去计较。
南飞的雁儿向我叫唤,穿云而过,想与你一起归去。
本诗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南去雁”可联想到古诗文中常以雁代表思乡的情感。古代诗人常用雁来表达离愁别绪,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介绍:金鼎寿(约1640年-约1710年),清代诗人,字子华,号烟雨,浙江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在某个春日,坐在窗前,感受到春光明媚,心中涌起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
《出江口遇顺风即景》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水光潋滟、树影摇曳的优美画面,透过“开窗”这一动作,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感受着阳光和清风的洗礼。前两句展示了诗人眼前的美景,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接着,诗人以“有树阴边人小立,无风波处鹭徐飞”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树荫下的身影与轻盈的白鹭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此处,诗人不仅描绘了景色,还暗示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赞美。
而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感慨“分明碧港为家好,多少红尘作计非”。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诗人意识到世俗的纷扰与计较并不重要,真正的归属感来自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亲近。最后一句“为我致声南去雁,穿云欲与尔偕归”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归属的渴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个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折射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宁静生活的理想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色是什么?
诗人对红尘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