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6:38
舟行不及游九华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下水风帆势若浮,
雪深且向贵池留。
两三渔艇有歌送,
咫尺仙家无分游。
剑削山棱云气直,
镜涵江影日光流。
神驰杜牧题诗处,
客里光阴别是愁。
这首诗描绘了船只在水面上轻盈行驶的情景,船帆在风中飘动,像是漂浮在水面上。雪深的地方,船只仍向贵池(即贵池山)驶去。两三只渔船在水面上,渔夫唱着歌来送别。尽管离仙家的地方很近,却无法亲自游玩。山峰像被剑削过一样,直插云天,江面如镜般反射日光。我的心神飘荡在杜牧曾经题诗的地方,而身在异乡的我,时光却显得格外愁苦。
董嗣杲,字子竺,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九华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九华山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佛教文化著称,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这首诗以舟行的视角展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开头两句“下水风帆势若浮,雪深且向贵池留。”勾勒出一幅船在水中行驶的画面,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船只在水面上轻盈漂浮的状态。而“雪深”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寒冷,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接下来“两三渔艇有歌送”,渔船的歌声传递出一种人情味,虽是离别,却充满了温暖。相对而言,诗人感叹“咫尺仙家无分游”,表现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中,却无法深入体验。
后面两句“剑削山棱云气直,镜涵江影日光流。”则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九华山的巍峨与江水的宁静。最后一句“神驰杜牧题诗处,客里光阴别是愁。”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表达了身在异乡的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围绕着游历与思乡的主题展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诗中提到的“贵池”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个城市
D. 一座寺庙
“剑削山棱云气直”中的“剑”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山的陡峭
B. 风的强劲
C. 水的清澈
D. 天空的广阔
诗人对“仙家”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情的怀念
D. 对历史的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