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37:18
自曹家沙风中抛江危甚抵铜陵县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北风吹着沙尘,天地变得昏暗,
在这片聚落中,风物繁盛。
这个剧邑是我暂时的寄居之地,
零星的军队驻扎在周围。
奸诈的势力像雁鸭一般四处游荡,
丰腴的鸡和猪在此繁衍生息。
猎户们忙于军中的事务,
儒生们则守着自己的门庭。
时常能听见读书的声音,
可惜句读却失去了讨论的氛围。
小舟停泊在空旷的洲上,
进入市集却显得冷清无人。
哪一年弓刀戕害了这里,
看到这一切令人心惊魂颤。
百里之外仅有几户人家,
谁在这里肆意征收税赋。
邑令率领官吏进行管理,
可这凋零的景象真是难以言说。
优秀的佐吏寻找着公文,
却无法为百姓洗清冤屈。
时局日益衰败,
治理之事几乎触及了边界。
乡野的老人采摘野果,
倚着篱笆喂养病重的孙子。
遇到客人却显得十分吝啬,
说话时妄自尊大。
细小的事情引起了争吵,
只是对着蛮乡一笑置之。
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感到好笑,
压抑的愤怒使我想打酒消愁。
云层聚集,天寒地冻,
有酒却无法温暖。
生活的忧愁万千,
不言语只能用手挠虱子。
深怕脆弱的缆绳腐烂,
漂浮的寄生在芦苇根上。
铜陵县仅隔江水,
起帆如同奔赴远方。
既然踏上这庸碌的生活,
生死归于大自然的轮回。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现状,反映人们的苦难与无奈,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风沙和战乱交织之际,作者在铜陵附近的经历使得他的心情沉重,诗中反映出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无奈与批判。
《自曹家沙风中抛江危甚抵铜陵县》是一首表现社会动荡与个人无奈的诗作。诗中开篇描绘了北风吹沙的凄凉场景,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氛围,紧接着便是对周遭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战乱带来的衰败与混乱。作者用“聚落风物蕃”来描写城市的繁华与活力,然而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奸诈与剥削,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中反复出现的“读书声”与“兵仗”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士人和军人的两重身份,以及社会的失衡。尤其是“谁肆科调繁”,表现出对地方官员贪婪与无能的强烈控诉。诗的最后,作者借用“铜陵只隔江”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人以自我为中心,投射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铜陵县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无辜百姓生存困境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政治腐败的无奈与愤怒,最终回归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朔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奸狡”是形容什么样的人?
在诗中“小舟泊洲虚”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