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5:07
关山万里恨难销,
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
几人归到凤林桥。
这段诗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关山产生的无法消解的怨恨,骑着铁马,手持金鞭,远赴边塞的艰辛。想问当年在青海湖边的那些人,有多少人能够平安回到凤林桥。
作者介绍:高骈,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边塞诗的贡献而著称。他的诗以雄壮、激昂的气势闻名,常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内心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
《寓怀·关山万里恨》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怆的边塞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首句“关山万里恨难销”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而产生的深切怨恨,远方的关山仿佛象征着他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第二句“铁马金鞭出塞遥”则进一步描绘了出征的艰辛,铁马象征着冷酷的战争,金鞭则代表着骑士的身份及其不屈的精神。诗人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将战士的孤独与不安传达给读者,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起昔日同伴的身影,表达出对战士们安危的关心与思念。凤林桥在此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归乡的象征,似乎在询问着那些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士们,是否还有人能够平安归来。整首诗在气势上既有悲壮又有思乡之情,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同伴的惋惜与对归乡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铁马”指的是什么?
A. 骑士的马
B. 农用马
C. 赛马
D. 游乐设施
“凤林桥”象征着什么?
A. 战斗
B. 归乡
C. 分离
D. 忘却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战争的热爱
B. 归乡的渴望与对同伴的思念
C. 生活的无奈
D. 自然景观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骈的《寓怀·关山万里恨》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主题上均涉及人对自然的感慨与思古之情,但高骈更侧重于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王之涣则更多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与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多元化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