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

时间: 2025-05-02 12:38:17

诗句

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

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8:17

原文展示:

席箕风起雁声秋,
陇水边沙满目愁。
三会五更欲吹尽,
不知凡白几人头。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席箕风起,传来了雁叫声,
陇水边的沙滩上,尽是满目的愁苦。
三次在五更时分想要把这些愁苦吹尽,
却不知有多少人已经头白了。

注释:

  • 席箕风:席箕形的风,形容风势的强劲。
  • 雁声:指大雁的叫声,通常与秋天的到来有关。
  • 陇水:陇水是古地名,指具体的水流或地方,常用以表达环境的情境。
  • 三会五更:三次在五更,指的是夜晚的时间,五更是指夜间最后一个时段。
  • 凡白几人头:意指有多少人已经白了头,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们的愁苦。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白头”常常用来象征老去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流逝与时间无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骈,字君彦,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10年,卒于约公元765年。高骈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但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却常常充满忧愁。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是高骈的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诗的开头用“席箕风起雁声秋”一句,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席箕风的吹拂和雁声的鸣叫形成了强烈的季节感,瞬间将读者带入了秋日的意境中。接着“陇水边沙满目愁”一句,诗人将个人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结合,显示出外界环境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仿佛自然也在为人的愁苦而感动。

第三联“三会五更欲吹尽”表达了诗人对愁苦的渴望解脱,然而在这渴望中,诗人意识到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不知凡白几人头”一句,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无奈与悲伤,更折射出对社会众生的关怀。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萧瑟而又充满生命感的场景,情感深邃而富有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席箕风起雁声秋:秋风吹起,雁声响起,描绘出秋天的气息。
  2. 陇水边沙满目愁:在陇水边的沙滩上,满目愁苦,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忧伤。
  3. 三会五更欲吹尽:在五更时分,三次想要将愁苦吹散,暗示诗人对解脱的渴望。
  4. 不知凡白几人头:却不知有多少人已经白了头,感慨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席箕风”形象化风的形态,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工整,如“雁声秋”和“满目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愁苦的深刻感受,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成熟与凋零,暗示生命的衰退。
  • 雁声:代表着孤独与思乡,联系着离别的情感。
  • 水与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世的无常,水流逝去,沙子堆积,映衬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席箕风”是指什么?

    • A. 秋风
    • B. 春风
    • C. 夏风
    • D. 冬风
  2. “不知凡白几人头”中的“白”指的是:

    • A. 白色
    • B. 年龄的增长
    • C. 头发的颜色
    • D. 心情的失落

答案:

  1. A. 秋风
  2. C. 头发的颜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夕》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高骈的《边城听角》与杜甫的《秋夕》:两首诗均描写秋天的景色,但高骈更侧重于内心的愁苦,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骈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登成都白菟楼诗 诸宫观梅寄胡康侯 剑阁铭 答吴均诗三首 其三 答吴均诗三首 其二 答吴均诗三首 其一 春王正月 翠云山 春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贻害无穷 精言 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译意风 矛字旁的字 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总角之交 雨歇云收 牛不出头 麦字旁的字 鱼游燋釜 风字旁的字 东阁待贤 耂字旁的字 五里雾 ABS 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