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0:35
春日招宾
作者: 高骈 〔唐代〕
花枝如火酒如饧,
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
延和阁下碧筠亭。
春天的花枝像火焰一样鲜艳,酒液如蜜糖般甜美,
正是狂欢歌唱、醉酒陶醉、又再清醒的好时光。
在这对酒看花的时节,哪里最为赏心悦目呢?
不如在延和阁下的碧筠亭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延和阁”和“碧筠亭”作为地点,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环境,反映出唐代文人雅集的风俗。
作者介绍
高骈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65年。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诗艺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士人的豪情。
创作背景
《春日招宾》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邀请。这是唐代文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表现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重视。
《春日招宾》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与饮酒作乐的诗,展现了诗人高骈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欢聚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用“花枝如火”描绘春天的花朵,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酒如饧”则将酒的甘甜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欢快而积极的,诗人通过对酒、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正好狂歌醉复醒”一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春日饮酒的乐趣,饮酒后欢歌、陶醉于自然,醒来后又能重新欣赏眼前的一切,这种循环的快乐正是春日聚会的真谛。最后两句“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则引导读者思考,春日的美景与饮酒的乐趣,究竟在哪里最为动人。诗人选择了延和阁下的碧筠亭,暗示了友人聚会的理想场所,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社交场景。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语言上清新,情感上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友人聚会的向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日的欢聚,强调自然美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展现出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枝如火”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酒的颜色
B. 春天的花朵
C. 诗人的心情
“狂歌醉复醒”中“狂歌”指的是什么?
A. 休息
B. 欢乐唱歌
C. 旅行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碧筠亭”是指什么?
A. 一种酒
B. 聚会的地点
C. 一种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