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8:54
赠莲花洞僧二首
老僧眉毛霜争妍,
重补袈裟防雪天。
閒看青山忙看水,
庵门不掩今几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和尚的形象,白色的眉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袈裟经过多次修补,能够抵御寒冷的雪天。老和尚闲暇时欣赏青山,忙碌时又关注流动的水,庵门在这几年里始终敞开,迎接着时光的流逝。
“莲花洞”可能暗指某个著名的寺庙或修行之地,象征着清净与智慧。诗中提到的“青山”和“水”,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某个寺庙中静修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僧侣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老和尚的形象与内心世界。开头两句,作者用“霜”和“重补”这两个意象,传达了老和尚经历岁月洗礼的沧桑与坚韧。眉毛的白霜和袈裟的补缀,不仅体现出他的年迈,也彰显出他对佛教信仰的执着与坚守。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自然,诗人透过老和尚的眼睛,描绘出他对青山和流水的悠闲观赏。这里,青山与流水的对比,象征着生命中的静与动,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流动。结尾“庵门不掩”,更是对这种开放心态的赞美,表明老和尚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百态的包容与接受。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深邃,既有对老年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对老年生活的理解与接纳,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佛教的哲理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僧”指的是哪个身份?
A. 书生
B. 僧侣
C. 农夫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战斗的渴望
B. 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C. 对财富的追求
“庵门不掩”表达了什么意图?
A. 关闭庵门
B. 对外开放
C. 忽视外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