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3:40
栀子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玉瓣凉丛拥翠烟,
南薰池阁灿云仙。
芳林园里谁曾赏,
檐卜坊中自可禅。
明艳倚娇攒六出,
净香乘烈袅孤妍。
风霜成实秋原晚,
付与华灯作样传。
这首诗描绘了栀子花的美丽与香气。诗中提到,花瓣如玉,清凉的丛林中弥漫着翠绿的烟雾,南风轻拂过池阁,仿佛飘散着仙云。在芳香的树林中,谁曾静下心来欣赏呢?在房檐下,静静地品味生活便是禅意。明艳的花朵依偎着娇嫩的枝条,像是六瓣花瓣紧密相拥,清香在烈风中袅袅而起,独自绽放。风霜将时光磨砺,秋天的原野渐渐晚了,把这美丽的样子交给华灯来传递。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子杲,号汀洲,宋代诗人,代表了宋代文人的风雅与细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闲适与自然的风潮。栀子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花卉,象征着纯洁与美好,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栀子花》是一首充满清新气息的诗作,诗人以栀子花为中心,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情趣。整首诗采用了生动的比喻与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开篇“玉瓣凉丛拥翠烟”,以清凉的花瓣和翠绿的烟雾引入,立即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清雅的画面。南风与池阁的结合,既表达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也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诗中“芳林园里谁曾赏,檐卜坊中自可禅”,在描绘栀子花的同时,诗人转向了对生活的思考,质疑人们是否真正欣赏身边的美好,并提出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禅意。后面的“明艳倚娇攒六出,净香乘烈袅孤妍”,展现了栀子花的娇美与香气,此时的栀子花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情感的寄托。
最后两句“风霜成实秋原晚,付与华灯作样传”,将时间的流逝与光阴的变化融入其中,栀子花的芬芳与美丽在华灯之下传递,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受生活的每一份美好。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氛围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栀子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透出一种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反思,强调了欣赏身边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诗中“玉瓣”指的是哪个花?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的“华灯”有何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