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转庵上人小照 其二

《题转庵上人小照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7:52:23

诗句

七尺枯藤杖,间身挂白云。

自称老禅客,谁识故将军。

世外渔樵侣,山中麋鹿群。

劳生惭俗吏,展卷挹清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23

原文展示

题转庵上人小照 其二
七尺枯藤杖,间身挂白云。
自称老禅客,谁识故将军。
世外渔樵侣,山中麋鹿群。
劳生惭俗吏,展卷挹清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禅客的生活形象。他手持一根七尺长的枯藤杖,身边缠绕着白云,仿佛与世隔绝。自称为老禅客,却无人识得他曾经的将军身份。诗中提到他与世外的渔夫和樵夫为伴,山中则有成群的麋鹿。他感到身为俗吏的自己十分惭愧,展卷而读,感受着书卷中的清新芬芳。

注释

  • 七尺:指七尺长,形容杖的长度。
  • 枯藤杖:用枯藤制作的手杖,象征老年和隐逸生活。
  • 白云: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
  • 老禅客:自称是年长的禅宗修行者。
  • 故将军:指过去的军职身份,表明身份的对比。
  • 渔樵侣:世外的渔夫、樵夫,象征隐逸生活的朋友。
  • 麋鹿群:山中生物,象征自然和宁静。
  • 俗吏:指世俗的官吏,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贬低和对社会的批判。
  • 挹清芬:品味书卷中的清香,象征着对文化和内心修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玥,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雅士盛行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禅意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孤独的山中庵堂,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和对自然的观察,表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老禅客的形象开篇,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七尺枯藤杖”和“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洁的隐者形象,仿佛在告诉读者,他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向往着一种自由而宁静的生活。

“自称老禅客,谁识故将军”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身份的反思,暗示着他曾经辉煌的经历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嘲讽与自嘲。接下来的“世外渔樵侣,山中麋鹿群”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好,诗人在其中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我认知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现了他对清新气息的向往,展现出人生态度的智慧与洒脱。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幅隐者生活的图景,更是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尺枯藤杖:描绘诗人手中的老旧杖,暗示其老年的身份与经历。
  2. 间身挂白云: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超脱,似乎与世无争,游离于尘世之外。
  3. 自称老禅客:表明诗人的自我定位,强调了其隐士身份。
  4. 谁识故将军:反映出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淡然与无奈。
  5. 世外渔樵侣:暗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6. 山中麋鹿群: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7. 劳生惭俗吏:表现出诗人对俗世生活的愧疚感与自我反思。
  8. 展卷挹清芬:最终强调了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以及心灵的清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一种超脱,表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
  • 对仗:如“世外渔樵侣,山中麋鹿群”,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枯藤杖象征了老年和智慧,而白云则象征了自由与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老禅客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批判与对自然和文化的向往。诗人以隐逸的姿态,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自然和谐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藤杖:象征老年、智慧与隐逸生活。
  • 白云:象征自由、超然与宁静。
  • 渔樵侣:代表自然中的友伴,隐逸生活的象征。
  • 麋鹿群: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七尺枯藤杖”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老年与智慧
    • C. 力量
  2. “自称老禅客,谁识故将军”表明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态度是:

    • A. 自豪
    • B. 无奈与淡然
    • C. 忘记
  3. 诗中的“白云”象征着:

    • A. 朴素
    • B. 超脱与自由
    • C. 迷惘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月夜忆舍弟》(杜甫): 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写,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高玥的《题转庵上人小照 其二》与王维的《鹿柴》在隐逸生活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美,而高玥则更强调内心的反思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玥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星 吾友张四居士为僧敢献善颂 题庆全庵 题庆全庵 题龟峰 题东观壁 题东观壁 送张子高归延平 送刘治中之信州 送程楚翁远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慌开头的成语 干货 王字旁的字 究悉 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凤毛鸡胆 秦越 玄字旁的字 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打鸭惊鸳鸯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诟龟呼天 舟字旁的字 高山大川 烟波浩淼 骊岫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