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5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6:35
活人忧国见平生,
晚节临危志益明。
汉仗尘深远宫阙,
胡裘风急半公卿。
千人致招竟不起,
万户封侯却似烹。
暮晋朝梁真可忍,
纷纷蝼蚁尚偷生。
这一生我心系国家,直到晚年在危难时刻更加坚定。
汉朝的战马尘土飞扬,遥远的宫阙中仍显得阴沉。
那些高官显贵们在急风中披着胡裘,却无法激起千人响应的呼声。
万户人家虽有封侯的机会,却如同被烹煮一般。
面对晚唐朝梁的现状,我真是无法忍受,
连那些蝼蚁般的人物也在拼命求生。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为主。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李弥逊通过挽诗表达了对刘公的敬仰,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失落与无奈。
李弥逊在《忠显刘公挽诗二首》中,以悲悯的情怀描绘了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的责任感,体现了士人的忧国情怀。诗的开头“活人忧国见平生”便直接表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强调了即便在个人的晚节时期,面对国家的危难,仍然应保持清醒的意识和坚定的信念。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汉仗尘深远宫阙”来描绘历史的沉重,汉朝的光辉与现在的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勿忘历史教训。而“千人致招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尽管有机会获得荣华富贵,但在国家动荡的情况下,这些荣华似乎无异于被随意宰割的蝼蚁。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李弥逊作为士人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与对照,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高官显贵们在乱世中无所作为的失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表达了对腐败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李弥逊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诗中“千人致招竟不起”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忧国
B. 喜悦
C. 无奈
D. 愤怒
“万户封侯却似烹”中的“似烹”意指:
A. 荣华富贵
B. 被随意宰割
C. 享受生活
D. 生活富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