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李馀及第归蜀

《送李馀及第归蜀》

时间: 2025-08-08 00:57:47

诗句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

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0:57:47

送李馀及第归蜀

原文展示: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李馀及第归蜀的祝贺与送别。李馀名声大噪,归家后满城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就。出发时谁不来为他设筵送行呢?到处的人都争着骑马相送。沿途的红蕉映衬着明亮的栈阁,巴村的绿树为神祠投下阴影。在家乡的后辈们也纷纷来到他的门前,半是来求教最近的新诗。

注释:

  • 高科名: 指取得的高等科举名次。
  • 满城知: 意思是全城的人都知道。
  • 筵送: 指为他设宴送行。
  • 剑路: 可能指通往蜀地的路。
  • 红蕉: 形容沿途的植物,生动描绘景象。
  • 神祠: 祭祀神明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送别、游玩、山水等,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创作背景:

《送李馀及第归蜀》写于李馀高中进士后即将返回故乡蜀地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李馀的祝贺以及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朋友李馀的祝福与深情。诗的开头就表明李馀的功名显赫,成为城中的话题,显示了他出众的成就与人们对他的尊重。接着,诗人在描写送别场景时,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展现出热闹的送行场面。特别是“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两句,既描绘了蜀地的美丽景色,又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令人感受到一份亲切与温暖。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欢快中带有一丝伤感。送别并不只是对李馀的离去的惋惜,更是对他未来前程的祝愿。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与期待,显示了深厚的友情与人情味,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得高科名转盛: 从而获得高科名声,地位显赫。
  2. 亦言归去满城知: 回到故乡时,城中人皆知他的成就。
  3. 发时谁不开筵送: 出发时,谁不为他设宴送别。
  4. 到处人争与马骑: 到处的人都争着骑马相送。
  5. 剑路红蕉明栈阁: 沿途的红蕉映衬着明亮的栈阁。
  6. 巴村绿树荫神祠: 巴村的绿树为神祠投下阴影。
  7. 乡中后辈游门馆: 乡中的后辈们纷纷到他家拜访。
  8. 半是来求近日诗: 一半是来请教最近的诗作。

修辞手法:

  • 比喻: “剑路红蕉”,将路途与景色生动结合。
  • 对仗: 诗中句式工整,形成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朋友李馀的祝贺与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科名: 象征着荣誉与成功。
  • 筵席: 代表友情与送别时的温暖场景。
  • 红蕉、绿树: 自然意象,象征着美好的故乡和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馀返回故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旅行
    • B. 及第
    • C. 工作
    • D. 学习
  2. 诗中提到的“红蕉”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人物
    • B. 自然景色
    • C. 事件
    • D. 物品

答案:

  1. B. 及第
  2. B. 自然景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与朱庆馀的《送李馀及第归蜀》都表达了送别情感,但王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朱庆馀则更突出友谊与功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重游锺山定林寺 送蒲圻陈主簿彦升归越 上巳有怀金明池游赏 送李宗古录事谢病南归 留别道士许自然 太平时七首 其二 唤春愁 海陵西楼寓目 和王文举玉台体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 其七 局中归 京居春日遣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沾亲带故 不依不饶 梅葛 犬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秦诏版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鲜衣凶服 两点水的字 包含赚的词语有哪些 朴斫之材 茂宰 劝杯 刀字旁的字 藏头亢脑 包含挫的词语有哪些 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