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48
原文展示:
赋道傍菊 其一 赵蕃 〔宋代〕 园亭种菊只须多,名实相求半已讹。 紫蔓弱茎真此物,顾埋林莽杂蓬莱。
白话文翻译:
在园亭中种植菊花,只需多种一些,但名声与实际之间的追求,往往已经出现了偏差。紫色的蔓藤和柔弱的茎,确实是这种植物的特征,但它却被埋没在林莽之中,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混杂在一起。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菊花及其生长环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观察园亭中的菊花时,对菊花的生长环境和名声与实际之间的差异产生的感慨。他通过描绘菊花的自然特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中,“园亭种菊只须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而“名实相求半已讹”则揭示了社会中名声与实际之间的偏差。后两句“紫蔓弱茎真此物,顾埋林莽杂蓬莱”,通过对菊花特征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往往被忽视或埋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自然特征和生长环境的描绘,强调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往往被忽视或埋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名实相求半已讹”反映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现实 C. 理想境界 D. 生活态度
“紫蔓弱茎真此物”描绘了什么? A. 菊花的特征 B. 自然环境 C. 理想境界 D. 生活态度
“顾埋林莽杂蓬莱”暗示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现实 C. 理想境界 D. 生活态度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