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04
寄赠葛朴翁
作者: 徐照〔宋代〕
头上一方巾,西湖住宅新。
古今称句法,岛贺是僧身。
买马因沫口,将钱或施贫。
有轩名数竹,还复属何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戴方巾的老者,住在西湖边的新居。古今诗歌的风格都在称赞他,而他就像是个隐居的高僧。骑马时用口水来喂马,偶尔把钱施舍给穷人。屋外有竹子,名为“数竹”,但这又是属于谁呢?
作者介绍:
徐照,字君舟,号云溪,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徐照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善于抒发情感,描绘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葛朴翁的寄赠,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西湖的美丽风景和古代文人追求清净生活的理想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寄赠葛朴翁》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葛朴翁的形象,展现出其隐逸生活的情趣。诗的开篇以“头上一方巾”引入,给人以古朴的感觉,方巾成为葛朴翁身份的象征,暗示他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人。接着,“西湖住宅新”描绘了其幽雅的居所,突显出西湖的自然美和文人理想的栖息地。
“古今称句法”一语,表明葛朴翁在诗歌上的造诣,既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通过“岛贺是僧身”,诗人将其与高僧相提并论,暗示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修行。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展示了朴素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买马因沫口”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葛朴翁对自然的亲近,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将钱或施贫”则反映了他乐于助人的品德,体现出人文关怀。
最后一句“有轩名数竹,还复属何人”,不仅是对竹子的描绘,也是对生活归属的思考,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哲理。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境界,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赞美友人的品德和才华,并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幽、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方巾”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文人身份
C. 高僧
D. 生活困苦
诗人对葛朴翁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A. 奢华
B. 忙碌
C. 朴素
D. 沉闷
“将钱或施贫”中“施贫”指的是什么?
A. 施舍给富人
B. 施舍给穷人
C. 施舍给动物
D. 施舍给朋友
答案: 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徐照的《寄赠葛朴翁》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照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理想的世外桃源。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寄赠葛朴翁》的详细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