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4:31
肥遁先生志,祠堂重此州。
一星终古客,落日大江流。
帝业推铜马,闲身羡野鸥。
谁传男子在,徒枉故人求。
币乃同汤聘,竿终笑吕投。
功名轻骥足,风雨老羊裘。
痴甚贻书霸,狂哉洗耳由。
耦耕仙侣共,立传逸民牧。
我亦闻风起,因来系榜游。
苍苍迷万壑,咄咄感千秋。
大树凋名将,云台失列侯。
谶谁陈赤伏,亭已圮芜蒌。
白发看遗像,青山有故丘。
几家绵子姓,七里聚渔讴。
顽懦犹能激,孤高不可俦。
惟应竹如意,遗响答峰头。
肥遁先生的志向,在这座州的祠堂里显得格外重要。一颗星星永远是一个过客,落日映照着大江的流淌。帝王的事业推动着铜马雕像,我闲适地羡慕那些在野外飞翔的鸥鸟。谁能传说这位男子在此地呢?徒劳地寻求故友的遗迹。祭品如同汤的聘礼,钓竿却永远嘲笑吕洞宾的投钩。功名在我看来轻如骏马的脚步,风雨中我披着老羊皮的外衣。愚痴地留下书信给权臣,狂妄地洗耳恭听。耦耕的仙侣一起耕作,在传记中留下隐士的牧歌。我也听说风声起,便来此地系上我的船只游玩。山峦苍苍,迷失在万壑之间,叹息感慨千秋往事。大树凋零了名将的荣光,云台失去了列侯的风采。预言谁将陈述那赤伏?亭台早已被杂草淹没。白发看着遗留下来的画像,青山上仍有故人的墓丘。几户人家姓绵,七里之地聚集着渔歌。顽固和懦弱依然能激起波澜,孤高的人则难以与之为伍。惟有竹子如意,余音在峰头回应。
作者介绍: 吴锡麒(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作品的清新脱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对严子陵祠的悼念,严子陵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人借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功名的厌倦。
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祠的拜谒,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功名的反思。开篇提到的“肥遁先生志”,直接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严子陵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彰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认同。接下来的意象,如“一星终古客”和“落日大江流”,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悠远的氛围,仿佛历史长河中的过客,令人感慨万千。
诗中提到的“帝业推铜马,闲身羡野鸥”,对比了权力与自由,表现了诗人对权势的轻视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深入思考,感慨生命的短暂与名声的虚妄,最终回归到对隐士生活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感怀。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让人反思人生的价值与追求。最后以“惟应竹如意,遗响答峰头”收尾,意指虽然生活中充满波折,但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满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功名利禄的轻视,反映出一种超脱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肥遁先生志”中的“肥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闲身羡野鸥”意指什么?
“功名轻骥足”的含义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吴锡麒的《钓台谒严子陵祠》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吴锡麒更强调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功名的看淡,而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