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7:37
五仙门外海连天,色烂牟尼石一拳。
万里风烟藏佛骨,六时梵呗到楼船。
半空尚挟鱼龙气,照夜常疑日月悬。
食采元臣肃遗像,禺山俎豆自年年。
在五仙门外,海水与天空相连,色彩斑斓的牟尼石像是一只拳头。
远方的风烟中藏着佛教的遗骨,六时的梵音在楼船上回荡。
半空中仿佛还夹杂着鱼龙之气,照亮夜空时常让人怀疑日月悬挂。
祭品的采集是元朝诸臣的遗像,禺山的祭祀豆腐年年都有。
韩崶(1645—1718),字子韬,号景渊,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态,又有细腻之情。
《海珠寺》创作于清代,正值佛教文化在中国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视角描绘海珠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思考。
《海珠寺》是一首具有宗教色彩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海珠寺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之情。首句“海连天”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开阔的视觉体验。接着“色烂牟尼石”将佛教元素与自然景观结合,象征着佛教的坚韧与永恒。
“万里风烟藏佛骨”则暗示了佛教的历史厚重感,诗人在此引出了对佛教精神的反思。梵呗声声,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安详。后两句“半空尚挟鱼龙气,照夜常疑日月悬”则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鱼龙气象征着神秘的力量,让人对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宗教元素的结合,流露出诗人对人生、自然、宗教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富有力量的文化意象。
本诗中运用了比喻(“色烂牟尼石”)和对仗(“万里风烟藏佛骨,六时梵呗到楼船”),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感。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海珠寺自然美和佛教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历史传统的追思与对自然宇宙的哲学思考。
“五仙门外海连天”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色烂牟尼石”中“牟尼”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六时梵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