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8:21
游寄畅园
作者: 韩崶 〔清代〕
九龙山下白云居,策杖招寻此地初。
乔木百年生昼暝,残花一坞殿春余。
竹间楼并岩峦起,水底天开洞户虚。
几度宸游辉墨宝,至今父老待銮舆。
在九龙山下有白云环绕的居所,我拄着拐杖,初次来到这个地方。
高大的树木在这里经历了百年的昼夜,残存的花儿在这片春余中显得格外鲜艳。
竹林间有楼阁,岩峦在这里耸立,水面下的天空仿佛打开了虚幻的洞口。
几次皇帝的游览留下了辉煌的墨迹,至今的父老乡亲仍在期待着轿舆的到来。
韩崶(约1649年—约1719年),字梦白,号如斋,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描写山水田园之美。
此诗作于寄畅园,作者在游览中感受到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抒发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感怀。
《游寄畅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首句“九龙山下白云居”,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面,白云缭绕,恍若仙境。诗人以“策杖”自喻,表明自己在游览时的悠然自得,暗含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描写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尤其是“乔木百年生昼暝,残花一坞殿春余”,既有时间的流逝,也有自然的美丽。诗人通过对树木和残花的描写,传递出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永恒的哲思。
“竹间楼并岩峦起,水底天开洞户虚”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楼阁与自然的融合,仿佛人与自然达成了和谐。诗人通过“水底天开”表现了自然的深邃与无限,令人向往。
最后两句提到“几度宸游辉墨宝,至今父老待銮舆”,不仅回顾了历史的辉煌,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对传统的敬仰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龙山下白云居”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策杖招寻此地初”中“策杖”指的是什么?
“几度宸游辉墨宝”中“宸游”指的是什么?
与陆游的《游山西村》相比,韩崶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感与自然的结合,陆游则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境遇。两者都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