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0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9:44
新磨古镜
作者: 吴若华 〔清代〕
古镜朦胧减旧清,一朝磨洗倍晶莹。
云开夜月秋毫见,雨过菱花色相明。
阅世兴亡疑有眼,辨人好丑总无声。
玉台妆罢时时拂,莫使浮尘又暗生。
这面古老的镜子,经过磨洗后变得更加清澈,模糊的倒影不再。夜空中的云雾散去,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细微的事物也清晰可见;雨过之后,菱花的色泽更加鲜明。经历了世间的繁华与衰败,似乎拥有了洞察一切的能力,但对于人们的好坏却无法发出声音。玉台上的妆容打扮完毕,时常要轻拂镜面,以免浮尘再度遮蔽清晰的光辉。
作者介绍:吴若华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风格多样,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社会背景动荡,诗人在古镜的意象中反映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性的观察,表现了对清明的渴望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新磨古镜》通过古镜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变化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古镜的模糊与清晰之间的对比,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历史的沉淀。磨洗后的镜子犹如历经风雨后的人生,变得愈加透彻。接下来的描写中,夜月与菱花的明亮,象征着在经历磨难后,真理与美好得以显现。诗人在此不仅欣赏自然之美,更透过这些细节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
“阅世兴亡疑有眼,辨人好丑总无声”一句,诗人似乎感受到世事的无常与人性的模糊,虽然观察到了人世间的兴衰,但却无法用声音去表达,这种沉默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思考。最后两句,则是对个人修养的呼唤,提醒自己要时常保持内心的清洁与明亮,不让浮尘遮蔽了真实的自我。
整首诗既有个人的内省,又有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古镜的象征,探讨了人生的清晰与模糊、真理与虚妄,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修养和社会观察的思考。
诗词测试:
《新磨古镜》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吴若华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古镜”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历史与记忆
C) 财富
D) 权力
诗中“云开夜月”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A) 白天的景象
B) 自然的变化
C) 真理的显现
D) 人生的苦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