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1:58
百六十年,人物风光,天中剩区。看金明池上,秋凉洗马,玉津园里,日落啼乌。广武兴悲,夷门陨涕,七十侯生尚在无。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几番搔首踟蹰,便写向旗亭补说郛。似阮公讲学,淹留尉氏,班生作赋,叹美东都。谰语丁宁,丛谈细碎,入手皆成一串珠。谁更要。写开元遗事,南宋新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时代,回顾了过去160年的风云人物与壮丽景色。如今,金明池畔秋风萧瑟,玉津园里夕阳西下,乌鸦啼叫,令人感伤。广武之地曾经兴盛,如今却只留下悲伤,夷门之地的泪水流淌,七十位侯爵中仍有幸存者。此刻的伤心之处,仿佛洛阳的宫阙,都是一片荒凉。多次地搔首踟蹰,我决定在旗亭写下些许感慨。就如阮籍在讲学时的留连,班固在作赋时对东都的赞叹。那些闲聊的谣语,细碎的谈论,汇聚成一串珍珠般的思绪。谁还愿意去写下开元时期的遗事,或是南宋的新书呢?
蒋士铨,清代诗人,生于1680年,卒于1760年,主要以其诗词见长,作品多涉及历史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和景物,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切思索与对现实的忧虑。开篇以“百六十年”引入,立即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随后,通过对金明池、玉津园等地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秋日萧瑟的画面,景与情的交融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沉重。
“广武兴悲,夷门陨涕”,在诗中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悲情,表达了对曾经繁华的追忆与眼前荒凉的对比。诗人以“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来总结自己的感受,洛阳作为古都的象征,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语言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结合,通过“似阮公讲学,淹留尉氏”来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显示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最后,诗句“谁更要”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表明尽管历史悠久,但写作的意义似乎正逐渐被忽视。
整首诗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荒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失落感。
“百六十年”指的是哪一段历史?
诗中提到的“金明池”主要用来象征什么?
诗中“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