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7:07
沁园春 郝元公先生生日同杜于皇苏昆生黄稚曾家集生署中观剧词以纪事
作者: 陈维崧
两地人师,十载问奇,相依讲堂。
正郝隆长者,居官磊落,陈琳下士,阅世清狂。
昨到梁溪,重披绛帐,恰遇生申燕喜觞。
华筵上,看雕轮徐动,玉佩成行。
圜桥观者如墙。
有末座酬知一寸肠。
叹乌衣谁认,王家旧巷,
青衫难换,陆氏荒庄。
画鼓频挝,银筝细拨,
帘外梨花一夜霜。
东风晓,被此情如酒,
腻住归航。
两位老师,十年间互相请教,彼此在讲堂中相依为命。
郝先生为长者,官位高洁,陈琳则是年轻的士子,阅历丰富而洒脱。
昨日下午抵达梁溪,重新披上红色的戏袍,恰好遇到生申和燕喜两位好友共饮。
在华丽的宴会上,看着雕刻精美的轮船缓缓移动,玉佩在身旁闪烁。
圆桥上的观众如墙般密集。
我在最末的座位上,回报一寸心肠。
感叹乌衣巷谁会认得,王家旧巷已不再,
青衫难以替换,陆氏的荒庄也已不复存在。
画鼓频频敲打,银筝轻轻拨动,
帘外的梨花在一夜霜中显得格外娇嫩。
东风拂晓,情意如酒般浓烈,
使我难以归航。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690),字元之,号阮亭,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边塞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郝元公的生日聚会上,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意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诗中通过宴会的场景,传达了人际间的情感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沁园春》是一首通过宴会场景展现友谊与怀旧情感的诗歌。开篇两句以“人师”自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长久的师生情谊,十年的相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契合。郝元公的高洁品德与陈琳的清狂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接着,诗人以“昨到梁溪”引入宴会的场景,描绘了重披绛帐的情景,仿佛回到了当年欢聚的时光。华筵的热闹,雕轮的徐动,玉佩的辉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宴会画面。尤其“圜桥观者如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观众的拥挤与热情,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感伤之情逐渐浮现。“乌衣谁认,王家旧巷”道出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青衫难换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陆氏荒庄的提及,更加突显出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惋惜与珍惜。
最后,诗人在“东风晓,被此情如酒,腻住归航”中,情感达到高潮,东风带来的是对友情和人生的深思,情如酒般浓烈,难以忘怀。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穿插怀旧与感慨,勾勒出了一幅情感丰富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两地人师,十载问奇,相依讲堂
正郝隆长者,居官磊落
陈琳下士,阅世清狂
昨到梁溪,重披绛帐
华筵上,看雕轮徐动,玉佩成行
圜桥观者如墙
有末座酬知一寸肠
叹乌衣谁认,王家旧巷
青衫难换,陆氏荒庄
画鼓频挝,银筝细拨
帘外梨花一夜霜
东风晓,被此情如酒,腻住归航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情如酒”)、对仗(如“画鼓频挝,银筝细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郝隆长者”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诗人在宴会上感受到的情感是什么?
“乌衣巷”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沁园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饮酒、友谊、人生感悟等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