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0:43
出关门百里宿沙河站
作者: 陈廷敬 〔清代〕
关南沧海浮天白,
漠北连峰拔地青。
一片山河围鄣塞,
几家烟火接边庭。
辽歌调苦风还断,
芦酒愁多夜易醒。
却喜皇威临绝域,
镇东门户不须扃。
在关口南边,沧海映照着白云,
而北方的荒漠高峰直入云霄。
一片河山被围墙和塞壕环绕,
几户人家在边境的庭院中升起炊烟。
辽地的歌谣在风中凄苦难断,
芦根酿的酒令人愁苦,夜里难以入眠。
但我欣喜于皇权的威势降临这绝境,
东部的门户不需要再锁闭。
作者介绍:
陈廷敬(约1620—1700),字廷杰,号梦溪,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曾任职于朝廷,致力于边疆治理和民生改善。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统一初期,边疆地区的安定与发展成为重点。诗人通过描写边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安定、民众安居乐业的期盼。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的壮丽景色与人文情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开篇通过“关南沧海”与“漠北连峰”的对比,展现出南北方的自然景观,塑造了一幅辽阔的画面。接着,“一片山河围鄣塞”描绘出边疆的防御工事,暗示着国土的坚固与安宁。
在诗中,诗人又提到“几家烟火接边庭”,生动地描绘了边境人民的日常生活,既有生活的温暖,也隐含着战争带来的不安和苦楚。尤其是“辽歌调苦风还断”,不仅展现了辽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还透出诗人对他们处境的同情。
而最后两句通过“却喜皇威临绝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欣慰,显示出诗人对皇权的期待与信任,也体现了他对边疆治理的信心。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严谨,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间烟火的眷恋,更有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民生幸福的期盼,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的信心与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南方景象是什么?
诗人对皇威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陈廷敬的诗更注重边疆的生活场景与国家的安定,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壮志与对大自然的感慨。两首诗都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