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36:51
浮云连海岱,寒芜际碣石。
落景惜登临,人烟渺萧瑟。
浮云与海岱相连,寒冷的荒芜在碣石旁边。
夕阳的余晖让人感到惋惜,周围的人烟稀少,显得冷清萧瑟。
此诗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海岱”与“碣石”的描写,常常用来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渺小,体现了诗人的哲思。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抗击蒙古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精神。
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逆境中仍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奋斗,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与坚强意志。
这首诗以浓厚的自然景象描绘开篇,浮云与岱海相连,象征着宏伟的自然景观。诗中“寒芜际碣石”,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冷清,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作者在夕阳西下时,心中充满了惋惜,这种情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人烟稀少,让人感到世事无常,生命的孤独在此刻显得尤为明显。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深刻反映了文天祥内心的伟大情怀与无奈的感伤。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烟稀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一种孤独的壮志未酬的情怀。
“浮云连海岱”中的“浮云”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寒芜际碣石”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
“人烟渺萧瑟”中“萧瑟”一词的意思是?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照,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文天祥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豪情与洒脱。两者各有风格,前者沉重,后者轻松,展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