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寒食

《寒食》

时间: 2025-05-02 08:09:39

诗句

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

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

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

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9:39

原文展示:

苦海周遭断去帆,
东风吹泪向天南。
龙蛇泽里清明五,
燕雀笼中寒食三。
扑面风沙惊我在,
满襟霜露痛谁堪。
何当归骨先人墓,
千古不为丘首惭。

白话文翻译:

在苦海的四周,帆已经断绝,
东风吹来泪水向南方流去。
在龙蛇出没的水泽中,清明节已过去五天,
而在燕雀的笼中,寒食节则已过去三天。
扑面的风沙让我惊愕,
满身的霜露让我痛苦难忍。
何时才能回归先人的墓地,
千古以来不为坟头感到羞愧。

注释:

  • 苦海:指生活的困苦和艰难。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也象征着悲伤的情感。
  • 龙蛇泽:指的是蜿蜒曲折的水泽,象征环境的复杂。
  • 清明五:指的是清明节,春天的节气,祭祀先人。
  • 寒食三:寒食节,祭祀活动中不生火做饭,通常在清明前一天。
  • 扑面风沙: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恶劣。
  • 满襟霜露:指的是满身的寒冷与湿气,形容身体的痛苦。
  • 归骨先人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归属感。
  • 丘首惭:指的是对先人墓地的愧疚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阮亭,南宋末年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常常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寒食》创作于南宋末年,文天祥身处国家危亡之时,因反抗外敌和政权腐败而被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表现出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先人的怀念,诗中流露出深深的悲愤和无奈。

诗歌鉴赏:

《寒食》展现了文天祥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的沉重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悲痛。开头两句“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便以“苦海”象征生命的艰辛与困境,东风又引出泪水,表现出他难以自已的悲伤。接下来的“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则通过对节日的描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人的追忆。

中间的“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极具画面感,风沙的侵袭与满身的霜露,形成了对比,突显出身处逆境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两句“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则是诗人的终极追问,表现出对先人的追思与归属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出文天祥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悲壮情怀和对家国的无尽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苦海周遭断去帆:身处困境,无法前进。
  2. 东风吹泪向天南:悲伤的情感随着东风流向南方。
  3. 龙蛇泽里清明五:清明节已过,象征着思念先人。
  4. 燕雀笼中寒食三:寒食节已过,反映出节日的孤独与失落。
  5. 扑面风沙惊我在:恶劣的环境使作者感到震惊与无奈。
  6. 满襟霜露痛谁堪:身心的痛苦无人能忍受。
  7. 何当归骨先人墓:渴望能归葬于先人墓地。
  8. 千古不为丘首惭:不愿意对先人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苦海”比喻生活的艰辛。
  • 对仗:前后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东风”、“龙蛇泽”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间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家国的深切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苦海: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2. 东风:春风带来的情感,象征希望与悲伤。
  3. 龙蛇泽:复杂的环境,象征历史的曲折。
  4. 清明:祭祀先人,承载着文化与传承。
  5. 寒食:象征哀思与祭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作者文天祥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A. 不生火做饭
    • B. 祭祀先人
    • C. 赏花
    • D. 吃粽子
  3. “何当归骨先人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先人的怀念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文天祥在《寒食》中更加强调对家国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沉重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两者都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关切,但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文天祥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过张王庙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再和 六月十六日夜南溪望月 郡圃小梅一枝先开 寄题永新昊天观贺知宫方外轩 留题筠庵以茅盖层出如蓑衣然 东园社日 悼双珍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咫尺万里 犀顶龟文 牙字旁的字 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焦月 原原委委 弓足 名噪一时 一点一滴 朽人 非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石敢当 量敌用兵 廾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