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4:45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作者:韩愈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馀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
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的海鲜和风味,将各种海鲜的特点和味道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鲎的肉质如同惠文,骨头间相互交错。蠔紧密相连,仿佛形成了一座小山,各种海鲜各有其生长之处。蒲鱼的尾巴如同蛇,口和眼彼此无关。蛤蜊实际上是虾蟆,名称却不同。章鱼的形状像马甲,斗争时表现出奇异的一面。其他几十种海鲜,令人叹为观止。我来这里驱赶妖邪,自然要品尝南方的美食。调味时加入咸和酸,配上椒和橙。腥味开始散发,咀嚼时浑身出汗。只有蛇是我熟悉的,实在是让人畏惧的口和眼。打开笼子,听它们离去,心中仍感到不平。卖掉你们并不是我的错,不宰杀你们又算什么情感。不求灵珠的回报,但愿没有怨恨。随便唱首歌来记住这些,又以此告知同行的人。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倡导古文运动。他的诗歌独具风格,多表现个人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韩愈在南方旅行期间,写于他对南方海鲜的品尝和观察中,反映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韩愈对南方海鲜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开篇的“鲎实如惠文”就以形象的比喻引入,随后逐一介绍各种海鲜的特性,展现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这些生物不仅是食材,更是韩愈对南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与体验。诗中“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表达了他在异乡游历中,依旧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调味的方式,展现了南方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韩愈作为文人的敏感与细致。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他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海鲜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反映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鲎实如惠文中的“惠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食
B. 一位文人
C. 一种海鲜
D. 一种果实
“我来御魑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无畏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美食的渴望
D. 对妖邪的恐惧
诗中提到的“调以咸与酸”是指什么?
A. 食材的搭配
B. 烹饪的方式
C. 味道的调和
D. 饮食文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的意境和韩愈的诗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