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04
原文展示:
孤帆度绿氛,寒浦落红曛。江树朝来出,吴歌夜渐闻。南溟接潮水,北斗近乡云。行役从兹去,归情入雁群。
白话文翻译:
一叶孤舟穿越了绿色的雾霭,寒冷的港口夕阳西下。江边的树木在早晨显露出来,夜晚渐渐听到了吴地的歌声。南方的海洋与潮水相连,北斗星似乎靠近了故乡的云。从此开始远行的旅程,归乡的情感随着雁群飞翔。
注释:
- 孤帆:指单独的一只船。
- 绿氛:绿色的雾气。
- 寒浦:寒冷的港口。
- 红曛:夕阳的余晖。
- 江树:江边的树木。
- 吴歌:吴地的歌曲,指江南地区的音乐。
- 南溟:指南方的海洋。
- 北斗:北斗星,古人常用以指示方向。
- 行役:指远行或服役。
- 归情:归乡的情感。
- 雁群:指飞行的雁群,常用来象征归乡或传递信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江南风光的深厚感情和对远行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航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行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一次远行途中,经过京口(今江苏镇江)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孤帆、寒浦、江树、吴歌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夜晚航行的画面。诗中“孤帆度绿氛”一句,既表现了航行的孤独,又通过“绿氛”一词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南溟接潮水,北斗近乡云”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思乡之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帆度绿氛”:诗人以孤帆象征自己的孤独旅程,绿氛则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 “寒浦落红曛”:寒浦与红曛形成对比,既描绘了港口的寒冷,又通过夕阳的余晖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 “江树朝来出”:江树的出现,为诗中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生机,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 “吴歌夜渐闻”:吴歌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诗的音乐性,也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文化的喜爱。
- “南溟接潮水”:南溟与潮水的结合,展现了海洋的广阔,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遥远。
- “北斗近乡云”:北斗星的引入,既是方向的指引,也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行役从兹去”:行役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 “归情入雁群”:归情与雁群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帆”比喻诗人自己的孤独旅程,“绿氛”比喻旅途的艰辛。
- 拟人:如“北斗近乡云”中的“近”字,赋予了北斗星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南溟接潮水,北斗近乡云”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的孤独、寒冷、遥远等意象,都指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孤帆:象征孤独的旅程。
- 绿氛:增添诗意的美感,暗示旅途的艰辛。
- 寒浦:描绘港口的寒冷。
- 红曛:增添温暖的色彩。
- 江树:增添生机,暗示时间的推移。
- 吴歌:丰富音乐性,表达对江南文化的喜爱。
- 南溟:展现海洋的广阔,暗示旅途的遥远。
- 北斗:方向的指引,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 行役:表达对远行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 归情:表达对归乡的渴望。
- 雁群:增添浪漫色彩,象征归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孤帆”象征什么?
A. 孤独的旅程
B. 快乐的旅程
C. 繁忙的旅程
D. 安全的旅程
-
“南溟接潮水”中的“南溟”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海洋
B. 南方的海洋
C. 东方的海洋
D. 西方的海洋
-
诗中的“归情入雁群”表达了什么?
A. 对远行的渴望
B. 对归乡的渴望
C. 对旅行的恐惧
D. 对故乡的厌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 王维的《送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孙逖的《下京口埭夜行》: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王维的《送别》与孙逖的《下京口埭夜行》:两者都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孙逖的所有诗作,是研究孙逖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对理解孙逖的诗歌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