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48
原文展示:
秋水明川路,轻舟转石圻。霜多山橘熟,寒至浦禽稀。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野霁看吴尽,天长望洛非。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河水在明亮的川路上流淌,轻舟在石岸边转弯。霜多使得山上的橘子成熟,寒冷使得水边的鸟儿稀少。飞席随着风势飘动,回流在阳光下荡漾。白天行船时仿佛在海上,夜晚梦见认识的江妃。野外晴朗时可以看到吴地的尽头,天长时望向洛阳却不是。不知何时才能像傍晚的潮水一样归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江上行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水、轻舟、山橘、浦禽等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江行的图景。诗中“秋水明川路”开篇即定下了明亮的基调,而“轻舟转石圻”则增添了动态美。霜多山橘熟,寒至浦禽稀,通过对季节变化的细腻观察,传达了深秋的寒意和生命的成熟。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描绘了船行江上的动感,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则通过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意的神秘色彩。野霁看吴尽,天长望洛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归途的迷茫。最后两句“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以暮潮归来的意象,抒发了对归乡的深切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江行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神话传说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既现实又神秘的诗意氛围,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归途的迷茫。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秋水明川路”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秋天的河水在明亮的川路上流淌 B. 秋天的河水在黑暗的川路上流淌 C. 春天的河水在明亮的川路上流淌 D. 春天的河水在黑暗的川路上流淌
诗中“轻舟转石圻”中的“石圻”指的是什么? A. 石岸 B. 石桥 C. 石滩 D. 石山
诗中“霜多山橘熟”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成熟 D. 冬天的寒冷
诗中“寒至浦禽稀”中的“浦禽”指的是什么? A. 水边的鸟 B. 山上的鸟 C. 树上的鸟 D. 空中的鸟
诗中“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归乡的渴望 B. 对远方的向往 C.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