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6:49
冰轮涌地逼窗纱。桂树影婆娑。一曲劳歌,秋虫啼怨,诉出乱如麻。好阑干畔正清华。无奈被云遮。恨不今宵,乘风飞去,大海捉虾蟆。
月亮如水,映照在窗纱上。桂树的影子摇曳生姿。此时传来一曲劳动的歌声,秋虫在旁啼鸣,诉说着烦乱的情绪。好不容易在栏杆边欣赏着月色,却无奈被云彩遮挡。恨不得今夜,乘风飞去,去大海捉虾蟆。
作者介绍:高旭,清代诗人,以擅长填词和作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之夜,诗人可能因月圆之际的思乡情怀而生发创作,表现了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少年游 中秋月下作》是一首充满了浓厚的中秋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月下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冰轮涌地逼窗纱”引入,描绘月亮的明亮,给人以清冷清透的感觉。接着,桂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这种景象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夹杂着些许的惆怅。
诗中出现的“秋虫啼怨”,则为这幅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哀愁,这种自然界的声音与月光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对阑干的描写,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尽管身处美好的月夜,却被云彩遮挡。最后,诗人以“恨不今宵,乘风飞去,大海捉虾蟆”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显示出一种渴望逃避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一种中秋夜的美丽与惆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中秋节的主题,通过月亮、桂树等意象表达了思乡、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刻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冰轮”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桂树”象征什么?
“秋虫啼怨”中的“啼怨”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