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2:03
少年游•春恨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晓烟未敛,春池欲皱,花影压回廊。
淡日窥帘,深寒着枕,曾否试新妆。
阑干敲遍无人应,颠倒费思量。
燕子衔花,呢喃不住,来去自双双。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春天的池水似乎要起波澜,花影压在回廊上。
淡淡的阳光透过帘子,深深的寒意萦绕在枕头上,不知你是否曾试过新妆。
栏杆被敲打了一遍却无人回应,心中反复思量着,竟是如此难以释怀。
燕子衔着花朵,喃喃细语,来去自如,成双成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燕子衔花”这一意象常见于古诗词,象征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作者介绍: 彭孙遹(公元1643年-1710年),清代诗人,字子夔,号湘远,晚号湘云,生于湖北。彭孙遹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而自然。
创作背景: 《少年游•春恨》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内心的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情感。
《少年游•春恨》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春日情愫与内心孤独的诗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春景,薄雾未散,池水微波,花影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接下来的句子转向内心的情感,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却又因深寒而感到孤单,似乎在暗示一种失落的爱情或对生活的无奈。阑干敲打的声音无人应答,正是对内心孤独的生动写照,让人不禁思考生活的意义。
最后一句“燕子衔花,呢喃不住,来去自双双”,则用燕子的双双来象征生机与爱情的美好,似乎和前面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使读者在欣赏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深刻反映了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烟”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雾
B. 清晨的薄雾
C. 白天的阳光
D. 雨后的水汽
诗中“阑干敲遍无人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疲惫
燕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春天与爱情
C. 悲伤
D. 夏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