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18
原文展示:
秋夕旅怀 罗邺 〔唐代〕
阶前月色与蛩声, 阶上愁人坐复行。 秦谷入霜空有梦, 越山无计可归耕。 穷途若遣长堪恸, 华发无因肯晚生。 不似扁舟钓鱼者, 免将心事算浮荣。
白话文翻译:
台阶前的月光与蟋蟀的鸣声, 台阶上忧愁的人坐着又起身。 秦地的山谷已入霜,梦中空有思念, 越地的山岭却无计可归去耕作。 穷途末路若要长久,实在令人悲痛, 白发无缘无故地不肯晚生。 不像那扁舟上的钓鱼者, 免去了算计虚荣的心事。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的旅途中,面对月光和蟋蟀声,感到孤独和忧愁。诗中通过对秦谷和越山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途无计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月光与蟋蟀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愁人坐复行”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诗中“秦谷入霜空有梦”和“越山无计可归耕”两句,通过对地理方位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扁舟钓鱼者的自由,暗示了诗人对世俗浮荣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秋夜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荣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蛩声”指的是什么? A. 蟋蟀的鸣声 B. 鸟的鸣声 C. 风的呼啸声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秦谷”和“越山”分别代表什么? A. 北方和南方 B. 东方和西方 C. 高山和低谷 答案:A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世俗浮荣 B. 简单自由的生活 C. 繁华都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