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3:03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我的朋友在这个地方做官,也曾怀念宓子贱。
谁知道在梦中,忽然与神灵交流。
第一次见面,感慨万千,第二次再来,心中深情涌动。
宾客从何而来,犹如二十四位老翁。
在这里竖起高碑,巍然矗立在长林之东。
作者没有愧疚之色,路人感受到遗留下来的风范。
坐在高岸之上,独自面对空旷的秋山。
小石头不要轻视,这话确实难以穷尽。
龙盘飞舞在丝绸之外,喜鹊在波中悠然自得。
形势优美吸引众目,坚定不移指向苍穹。
我不是王仲宣,离去时只有一片茫然。
高适,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于765年。他的诗歌以豪放、壮丽著称,常描绘边塞风光与士人情怀。
该诗作于高适晚年,表达了他对宓子贱的崇敬与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本诗以宓子贱的神祠碑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的怀念与敬仰。诗中通过梦境与神灵的交流,展现了超越生死的思想,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高岸与秋山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的感悟。诗中虽有对往昔的怀念,但更透露出一种对现状的无奈与感慨,尤其是“我非王仲宣”的自我反思,表现出诗人对自己渺小与无力的认知。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兼具哲思与美感。
整首诗通过怀念宓子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孤独的思考,反映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感悟。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宓公”指的是谁?
诗中“我非王仲宣”有什么含义?
高适的《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但高适更侧重于历史感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直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