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时间: 2025-04-29 19:02:58

诗句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

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2:58

原文展示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白话文翻译

你是来自东蒙的客人,频繁往返于东蒙的边界。
在云朵下安卧,眺望临峄的阳光。
在山中行走,直到夕阳西下的景观。
年轻时的才华和文章都能倾听,
你那秀丽的眉眼和清爽的风范。
身上从未沾染名利,口中仍然不曾闻到腥膻。
今天返山的心意无尽无穷,怎会在意世间的相识?
归去见到莱芜的九十岁老人,
共谈离别后的长久思念。

注释

  • 东蒙:指的是今天的山东一带,古代也有称为东蒙的地方。
  • 云卧:指在云的庇护下安卧,形容田园生活的悠闲。
  • 峄阳:峄山的阳光,象征着自然的美丽景色。
  • 膻腥:指的是肉类的气味,诗中用以表达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
  • 莱芜九十翁:指的是一位年长的智者,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师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65年,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边塞生活,抒发壮志豪情,风格豪放,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高适与朋友郭处士分别之际,郭处士将前往莱芜,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祝福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郭处士的送别,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以“君为东蒙客”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鲜活的场景中,东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生动,既有“云卧临峄阳”的闲适,又有“山行穷日观”的壮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中的“少年词赋皆可听”表达了对年轻才俊的欣赏和期待,而“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则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蔑视,表现出一种高洁的品格和对纯真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则是诗人对归隐田园的坚定意愿,表达了对友人重聚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表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激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为东蒙客:称呼友人为东蒙的客人,强调其身份。
  • 往来东蒙畔:描绘友人频繁往返于此地的情形。
  • 云卧临峄阳:描绘闲适的生活状态,在自然中享受阳光。
  • 山行穷日观:表达了在山中行走直到日落的景象,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
  • 少年词赋皆可听:赞美友人的才华,期待能分享更多的文学。
  • 秀眉白面风清泠:描写友人的外貌,传达出清新脱俗的气质。
  • 身上未曾染名利: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 口中犹未知膻腥:进一步强调对世俗气息的厌恶。
  • 今日还山意无极:表达了归隐的强烈愿望。
  • 岂辞世路多相识:说明不在意世俗的繁杂交往。
  • 归见莱芜九十翁:期待与莱芜的长者再聚。
  • 为论别后长相忆: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以“云卧”比拟悠闲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意无极”,强调归隐的心境无边无际。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渴望自由闲适的生活,强调对名利的超然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蒙: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结合之地,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
  • 云卧:代表着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
  • 峄阳: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光明,寄托着诗人的理想。
  • 莱芜九十翁:作为智慧和长寿的象征,代表着友谊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蒙”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东
    • B. 河南
    • C. 河北
    • D. 山西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追求
    • B. 轻蔑超然
    • C. 忽视不计
    • D. 依赖于此
  3. “今日还山意无极”中的“无极”意指:

    • A. 无尽无穷
    • B. 有限的
    • C. 明确的
    • D. 短暂的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高适与王之涣的作品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高适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展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 渊源堂夜饮 相逢行 明皇秉烛夜游图 戴叔鸾入夏江山图 雨中闲卧 得家书 左掖作 闻邻家琵琶有感 夏珪风雪归庄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软困 进退触篱 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谋论 八竿子打不着 瓦解土崩 来往如梭 母字旁的字 抓腮挖耳 气字旁的字 蛮开头的成语 香阜 正谏不讳 森盛 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字头的字 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