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03
解珮环(寻梅不见)
作者: 彭元逊 〔宋代〕
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
还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迟暮。
风烟雨雪阴睛晚,更何须,春风千树。
尽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
日晏山深闻笛,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
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
汀洲窈窕余醒寐,遗珮浮沈沣浦。
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
在空旷的江面上无法渡过,我惋惜那蘼芜和杜若花,纷纷零落不计其数。
本以为是寒冷荒凉的季节,流逝的时光却是如此温婉,我遥望美人已是迟暮。
风烟、雨雪、阴晴的傍晚,何必再奢求春风中盛开的千树花呢?
整个城中落叶飘零,日夜江水潺潺流去。
在日暮山深处听到笛声,担心明年我也会流落不知,与君共赋。
世事宽阔心却违,交往淡薄媒人劳,湿润的草沾满衣裳。
汀洲上我在梦中醒来,遗失的佩环在沣浦中浮沉。
有白鸥在淡淡的月光下,微波传递着信息,逍遥自在。
彭元逊,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往往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擅长用形象生动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解珮环(寻梅不见)》创作于诗人心境低落之时,因对梅花的渴望而感到失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江水、落叶、笛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冬交替的凄美画面,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投射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的“江空不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在生活中无法抵达某种理想境界的苦闷。接着“恨蘼芜杜若,零落无数”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惋惜。
诗中“风烟雨雪阴睛晚”之句,突出了自然的多变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无奈与感慨。随着“尽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的描写,环境的冷清与内心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几句中,通过“白鸥淡月,微波寄语”,诗人展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尽管内心有着无数忧虑,却在自然的美丽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安慰。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一种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全诗围绕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诗中“江空不渡”中的“渡”指的是:
A. 渡过河流
B. 渡船
C. 渡过人生
D. 渡口
“尽城落木萧萧”中的“萧萧”形容的是:
A. 繁华
B. 凄凉
C. 热闹
D. 安静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着:
A. 失落
B. 自由
C. 凋零
D. 哀伤
答案: 1.A,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