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6:50
吴王厌得国,所玩终不足。
一上姑苏台,犹自嫌局促。
艅艎六宫闹,艨冲后军肃。
一阵水麝风,空中荡平渌。
鸟困避锦帆,龙跧防铁轴。
流苏惹烟浪,羽葆飘岩谷。
灵境太蹂践,因兹塞林屋。
空阔嫌太湖,崎岖开练渎。
三寻齾石齿,数里穿山腹。
底静似金膏,砾碎如丹粟。
波殿郑妲醉,蟾阁西施宿。
几转含烟舟,一唱来云曲。
不知阑楯上,夜有越人镞。
君王掩面死,嫔御不敢哭。
艳魄逐波涛,荒宫养麋鹿。
国破沟亦浅,代变草空绿。
白鸟都不知,朝眠还暮浴。
吴王对国政感到厌倦,所追求的欢乐终究是无法满足的。
一来到姑苏台,仍然觉得空间狭小。
船只在宫中喧闹,战船却令后军肃然起敬。
一阵水麝的清风,荡涤着空中的波光。
鸟儿困倦地避开华丽的帆,龙舟则警惕着铁制的桨。
流苏轻拂着烟波,羽帔飘荡在岩谷之间。
灵秀的境地遭到蹂躏,因而林间的屋舍被塞满。
太湖的空旷让人觉得无聊,崎岖的练渎又被开辟。
三次探寻齿状的岩石,数里穿越山腹。
湖底静如金膏,碎石如丹粟般细腻。
波殿里郑妲醉卧,蟾阁中西施安眠。
几次转舟含烟,唱出那首悠扬的云曲。
不知阑楯上,夜里有越人的箭矢。
君王掩面而死,嫔妃们不敢哭泣。
艳丽的幽魂随波逐流,荒凉的宫殿饲养着麋鹿。
国家破灭,沟渠也变得浅薄,时代更替,草木也失去生机。
白鸟对此一无所知,朝晨仍然沉睡,黄昏还在沐浴。
皮日休,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风格独特,时而清新婉丽,时而婉转激昂,受到后世广泛赞誉。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诗歌常表现出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太湖诗》创作于吴王阖闾时期,正值吴国鼎盛之时,但由于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外部的威胁,诗人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与忧虑,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王权的脆弱。
《太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皮日休对吴国衰败的反思。诗中描绘的太湖,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隐喻了国家的命运。开篇即以吴王的厌倦入手,表达了对权位无常的深刻洞察。接着,诗人通过对姑苏台和湖面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仿佛在嘲讽那种一味追求享乐而忽视国家命运的愚蠢。
诗中对美人的提及如郑妲与西施,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人性虚妄的揭示。她们的存在仿佛是国家繁华的象征,但在国家破灭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苍凉。后半部分描绘的“国破沟亦浅,代变草空绿”,更是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充满了历史的哲思与人情的冷暖。
整首诗通过对吴王的反思与对太湖的描绘,折射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吴王名为:
A. 齐王
B. 吴王阖闾
C. 越王勾践
D. 汉王
填空题: “一阵水麝风,空中荡平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吴王的宠妃。 (对/错)
《太湖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深刻感慨。李白的作品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皮日休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