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52:45
风雨摧残桃李枝,
东园无树不离披。
海棠过後残花在,
恰似上春初发时。
风雨摧残了桃李的枝条,
东园里没有一棵树不受损失。
海棠花谢后,残留的花瓣依然存在,
这情景恰似初春时节刚刚萌发的样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李、海棠等花木,常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美丽的短暂。海棠花的美丽与凋零,反映了春天的短暂与变化,令诗人感慨万千。
作者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风以幽默、诙谐、清新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东园社日》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感慨。
《东园社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脆弱。诗人用“风雨摧残”来引入主题,表明自然界的无情与变化。桃李虽美,但在风雨面前也显得脆弱不堪,而东园的树木则无一幸免。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在描绘自然景况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无奈。
接着,诗人提到海棠花的残留,似乎在暗示美好的事物即使凋零,依然留有一丝痕迹。诗句“恰似上春初发时”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意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春天的美时,亦流露出对生命脆弱和短暂的哲理反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花木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风雨”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无情
C. 和谐
诗中“海棠过後残花在”意指?
A. 春天的结束
B. 生命的延续
C. 美好的回忆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杨万里的《东园社日》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体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放的气势和对自然的崇敬。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