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45:02
石州引 和东山,同匪石作
作者: 汪东 〔清代〕
碧水浮鸥,江上送人,波共天阔。
谁知流到乡关,已是百回千折。
殊方暖候,最怕苒苒饧箫,飞花萦鬓都成雪。
偏记约归程,说今年春节。
催发。去帆如箭,唯听穿林,岸猿啼别。
千里江陵,无此风光奇绝。
石城重到,梦里柳绕秦淮,垂条不绾同心结。
摇荡木兰舟,有轻云笼月。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碧水上浮游的鸥鸟,江边送走朋友,波涛与天空融为一体。谁知道经过千山万水,终于回到故乡,却已是历经百折。此时温暖的天气是最令人害怕的,细腻的箫声仿佛在轻轻诉说,飞舞的花瓣缠绕在鬓发中,最终化为白雪。偏偏记得与友人约定的归期,正是今年的春节。随着催促的信号,船帆如箭般驶去,耳边只听到穿林而过的声音,岸边猿猴在悲鸣告别。千里之外的江陵,竟然没有这样的美景。重回石城,梦中柳垂绕秦淮,柳条不系同心的结。摇荡着木兰舟,轻柔的云雾笼罩着明月。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而著称,风格清新,情感细腻,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这首《石州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诗人在生动的意象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从“碧水浮鸥”开篇,便引领读者进入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水天一色,既有辽阔的空间感,又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通过“谁知流到乡关,已是百回千折”,表达了漫长旅途的曲折与不易,似乎在隐喻人生的无常。
“殊方暖候,最怕苒苒饧箫”,在这句中,诗人将温暖的天气与细腻的箫声结合,形成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害怕失去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发展,春节的约定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团圆与希望。
最后,诗人在描绘重回家乡的场景中,表现了对故乡美好风光的无限向往与怀念。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在细节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碧水浮鸥”中“碧水”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水面
B. 污浊的水面
C. 河流
诗中提到的“春节”象征着什么?
A. 分离
B. 团圆
C. 旅行
“去帆如箭”形容的是哪种情感?
A. 归心似箭
B. 悠闲自在
C. 不舍离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