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7:13
玉堂春
作者: 王哲 〔元代〕
得得修行,有令捷径走。
子午俱无,何须卯酉。
只用两珍,于余堪厮守。
铅汞从教结作球。
恁则成丹,般般尽总透。
摆正真风,名传不朽。
搜出元初,那个为的友。
到此方知是彻头。
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对修行的理解和体悟。通过有捷径可走的修行,达到理想的境界,子和午两个时辰的变化,表明某些事物并不重要,何必拘泥于卯和酉。只需把握两样珍贵的事物即可,铅和汞最终会结合成球。这样就能成丹,所有的道理也都能理解。保持正直的风气,名声将会流传不衰。追寻元初的真理,谁才是自己的朋友。经过这一切的思考,才明白一切都是彻底的。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广泛,常以道教思想为主题,强调修行与内心的探索。
《玉堂春》创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时期。王哲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修行的理解与实践。
《玉堂春》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其中传达了修行过程中的领悟与思考。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诗人通过对时间的反思,阐述了修行的精髓。在修行的过程中,时间的界限(子午、卯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对两样珍贵事物的把握。这两样珍贵的东西可能是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铅汞”则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还是一种精神的结合,代表着修行者内心的和谐与统一。通过这种结合,修行者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领悟到更深的道理。最后,诗人在反思中提出了“谁才是自己的朋友”,这不仅是对外界的思考,也是对内心深处孤独的揭示。
《玉堂春》通过对修行的思考,表达了道教对内心修炼的重视,强调了珍贵事物的把握和对真理的追求。诗歌传达出一种对精神层面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修行者的智慧与哲思。
“得得修行”中“得得”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两珍”指的是什么?
“铅汞从教结作球”中的“球”象征什么?
比较王哲的《玉堂春》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但王哲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而李白则强调享受生活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