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6:18
从天宁寺后望迷楼蜀冈一带遗址
作者:陈维崧 〔清代〕
秋原何淡沱,荒溪奔相互。
清潭最明迥,丹嶂极修嫭。
我来驻精蓝,回飙已凝冱。
手招出泽臞,目协沧洲趣。
影堂枕独冈,塔院背双树。
丽瞩果不穷,流怀获所遇。
飒沓缭垣秋,窈窕寒塘暮。
绕郭垣陂陀,攀萝匝狐兔。
缅思仁寿年,遗踪倏成故。
忧来多颓基,乐往鲜完祚。
萧萧紫极宫,恻恻红颜墓。
坐深暝翠沈,松花落如雨。
秋天的原野显得何等苍凉,荒凉的小溪奔流交错。清澈的潭水最为明亮,丹色的山峦显得格外修长。我来到这里驻足欣赏,风回旋已凝结成霜。手中招出涟漪,目光与遥远的沧海相连。影子静静地在独立的小岗上,塔院背后有双树掩映。美丽的景致总是无穷无尽,流连的情怀在此时此刻得以释放。秋风萧瑟,围绕着墙垣,微凉的塘边傍晚时分显得幽静。围绕着城郭,坡陡的地方,我攀爬着藤萝,邂逅了野兔。缅怀仁寿年间的风光,遗留下的遗迹瞬息即逝。忧伤常常使我失落,快乐的往事却鲜有完满。萧瑟的紫极宫,令人怜惜的红颜墓。坐在深邃的暮色中,松花如雨般纷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反映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天宁寺后,所见的蜀冈遗址引发了他对历史的思索,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在游历中,通过景物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忧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同时蕴含着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秋原何淡沱”引入,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令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接着,诗人通过对清潭和丹嶂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明亮与高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内心的澄明与宁静。
诗中“我来驻精蓝,回飙已凝冱”一句,体现了诗人在此刻与自然的融汇,感受到秋风的冷冽与清新。随后,诗人通过“影堂枕独冈,塔院背双树”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既有孤独感,又透露出一种静谧的美。
整首诗的情感起伏,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现状的忧虑。诗人在“忧来多颓基,乐往鲜完祚”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对未来的迷茫与失落。最后,以“松花落如雨”收尾,既是对秋天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流逝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秋原何淡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忧来多颓基,乐往鲜完祚”这句中,忧伤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丹嶂”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份分析为您提供了从多维度理解《从天宁寺后望迷楼蜀冈一带遗址》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首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