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离辰州二首 其二

《离辰州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9 11:06:09

诗句

行尽黄茅白苇丛,举头忽见两三峰。

青青尽出湘天景,如觉身离蛮蜒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06:09

原文展示:

行尽黄茅白苇丛,
举头忽见两三峰。
青青尽出湘天景,
如觉身离蛮蜒中。

白话文翻译:

走出黄茅和白苇的丛林,
抬头忽然看到两三座山峰。
青翠的山色映照着湘江的风景,
仿佛感觉自己已经离开了那蛮荒的地方。

注释:

  • 黄茅: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湿地,指代广袤的草地。
  • 白苇:白色的芦苇,指代水边的植被。
  • 湘天:指湘江的天空,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色。
  • 蛮蜒:指偏远、荒凉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未明显引用古代典故,但“湘天”可以引申为对湘江地区自然风光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庭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游历湘江地区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离辰州二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行尽黄茅白苇丛”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现出诗人走出芦苇丛的情景,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接着“举头忽见两三峰”,描绘了诗人抬头看到远处山峰的瞬间,仿佛在瞬间从繁杂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接下来的“青青尽出湘天景”,则通过颜色的描写,传达出湘江的清新与美丽,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如觉身离蛮蜒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释然,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脱离了喧嚣的人世,置身于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整首诗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行尽黄茅白苇丛”:行走穿过广阔的黄茅和白苇生长的地方,隐喻旅程的开始。
    • “举头忽见两三峰”:抬起头,突然看到远处的山峰,描绘出一种意外的美景。
    • “青青尽出湘天景”:青翠的山色在湘江天空下显得格外美丽,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 “如觉身离蛮蜒中”:仿佛自己身处于一个远离喧嚣的宁静之地,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觉身离蛮蜒中”,将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解脱相结合。
    • 对仗:诗中“黄茅白苇”与“青青尽出”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优美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黄茅:象征广袤的自然,反映出生命的原始状态。
  • 白苇:象征清澈的水域,表现出宁静和纯洁。
  • 青峰:象征希望与向往,传达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茅白苇丛”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山峰
    • B. 水域
    • C. 草地
    • D. 森林
  2. “青青尽出湘天景”中的“青青”主要指代什么?

    • A. 绿色的山峰
    • B. 蓝色的天空
    • C. 鲜花
    • D. 黄土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庭圭的《离辰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静谧与内心的沉淀,而王庭圭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与描写。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3. 《王庭圭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吴微明疏影横斜水清浅七咏韵 自临州还题杉岭舖 青玉案 其五 歌 伏承伯丈人待制侍郎九重涣号三聘鼎来促装戒 挽昭怀皇后诗二首 其二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予一病七十日心呈牢落作诗自解 有感 遣兴 题长滩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角的成语 平衍 犯开头的成语 救火拯溺 韦字旁的字 指名道姓 嚼征 歺字旁的字 赃污狼藉 豆浆 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死不要脸 卧鱼 婢学夫人 提手旁的字 蝶结尾的成语 竹字头的字 几字旁的字 齐家治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